signin signup

「情慾」的搜尋結果

《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青春的剖面,認同的迷惘

 而立之年可以是人生中的一大轉捩點,它既可以是一種面對轉變的時機,卻也是迷惘的時間點。在Lin Manuel Miranda的《倒數時刻》中,Johnny Larson在三十歲之前的創作焦慮成了貫穿故事的核心,雖說Joachim Trier的《世界上最爛的人》並非以而立之年為命題,但它的章節式分段卻彷彿人生中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轉變關鍵。 從《愛重奏》開始,Joachim Trier的奧斯陸三部曲皆以「迷茫」展現生命的振作與萎靡,最為冷冽的《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頹廢氣息的極致、《愛重奏》則是創作者在自我和愛情間的掙扎,到了《世界上最爛的人》中,它既揉合愛情、創作、自我實現,更是如捲軸般的以Julie一角將現今年輕人的縮影融合在這些章節中。 從《序》以簡易的手法引出Julie面對理想的難以捉摸,面對一個個愛人從眼前錯過或不愛的時機,到了《其他人》中雖遇上愛人Aksel但卻碰上了是否該有小孩的初次焦慮,導演Joachim Trier用著輕柔的筆觸將諸多年輕人的成長焦慮一一從Julie的人格特質中勾勒出來,卻也不過於沉重的放下,而是在章節結束後一次次黑幕使人沉澱。 到了《偷吃》、《錯的時間點》更是締造數個屬於這個故事的魔幻時刻,僅是抽煙、或是短短的從城市高處眺望奧斯陸的面貌都萌生憧憬的念頭,有如《消失的情人節》那時間停滯的短短剎那,Joachim Trier讓觀眾看見Julie和Eivind以最為奔放與輕盈的姿態徜徉在奧斯陸的大地上。 而《陽性》和《一切都有終點》將過去的遺憾、悔恨構成了Julie在面對擁有孩子,卻又在失去孩子時透露出的模樣,Aksel在面對死亡的樣子則是他對生活漸漸的失去熱忱,一切的一切拼湊成現實的樣子。「妳就是他媽的非常好的人」,他這麼說著,對自我肯定的同時卻也要面臨接下來的未來,此時此刻的過去儼然以成為記憶中的吉光片羽,「世界上最爛的人」其實可以誰都不是,卻也可以是我們每個人,它映照出的是在真實與理想、相愛與離去之間掙扎的面貌。 《世界上最爛的人》承載著當代社會的重量,是Joachim Trier從《愛重奏》那個面對創作焦慮的新銳導演至今成為內斂沉穩的創作者的生涯集大成。Anders Danielsen Lie是他影像之下一同成長的縮影,到了三部曲終章,少的是冷冽鬱悶的模樣,多的是一股微弱的希望,照耀在奧斯陸的海上,在那一抹夕陽餘暉中,望著這一切在這裡畫下一個休止符。 「你能看《熱天午後》多少次?」我想,十年、二十年後的電影中,《世界上最爛的人》將會成為其討論的對象,因為它留下的不單單只是如《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那樣某個時間點的當下,而是生命的永恆。

Read more

《小藍》:當愛麗絲少女掉進自己的洞裡

高中少女小藍被同班同學三秒纏上,不起眼的她因為校草的青睞開始相信自己好像有那麼一點不一樣。但在發生親密關係後,三秒的冷淡與親密照風波讓小藍無所適從,自此,她決定要遊戲人間讓自己不要再受傷。媒體試映場結束後,導演語帶保留的說:「這是一部很看個人生命經驗的電影。」的確,小藍的作為對上一個世代的人來說是離經叛道,但對我輩來說卻是日常到不行。我們活在一個約會取決於左滑右滑的年代,看完電影的下一步不是去餐廳,而是找旅店,五官合、性器合,事後菸的階段再討論三觀合不合。《小藍》主旨在探討青春期女性的情慾,但我覺得更像是在側寫性教育缺失下的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小藍被困在自己的身體裡,老師閉口不談性教育、躁動的男學生高呼性自由,卻只把女同學當成解決需求的工具。不知不覺,女孩便呈現出兩種以男性為視角的區分,一邊是早熟的懂得美麗與取悅男性的女生,另一邊是青澀的懵懂但心靈深處渴望異性認可的女生。小藍有主動性嗎?她主動的在被傷害以後嘗試了性,但也只是順應著男性期望的型態罷了。直到最後一分鐘,她才懂得要取悅的人,是自己。但正是性教育的缺失,隨之互重互愛的關係從未在這些年輕的的心裡發芽,反而是讓青春期的女性承擔了相應的後果。當對象來的太唾手可得,就也無需堵上每一次的真心,小藍的真心葬身在太平洋的海、朋友的「你想太多了」,以及總是缺席的母親的指控。《小藍》是一部很適合現代青年觀看的電影,去裡頭拼貼零碎、需要被關注的、對愛模稜兩可的自己。到底是你掌控了性,還是性操弄了你呢?

Read more

《愛情不設限第2季》:不畏主流,做自己的主流!

愛情不設限第一季非常得我心,請容我借用鏡週刊那精闢到不行的介紹:「這齣戲有女主角光著下體、也有男主角光著下體,但他們沒有在一起光著下體,雖然是有一起光著身子的性愛場面,但不完全是你以為的那樣。」第二季延續劇情,離婚的蘇菲回到出版社任職CEO,與麥克斯依然火熱熱的談著地下戀情。可是馬上發生了一件讓蘇菲無法面對的憾事——她的父親選擇以安樂死結束生命。蘇菲失去了活著的信念,她不明白父親寧願奔赴向死卻不對她訴說的原因,也難以向他人啟齒自己的傷痛,就連最親密的麥克斯,也被她拒於門外。蘇菲更出現了難以解釋的異象,使她的舉措更加脫序。同時,出版社正面臨新興轉型,創作自由碰上了財務危機、新思維與保守拉扯,步步逼向蘇菲做出決定。只是誰能保證,每一步都是正確的呢?這部劇挺有趣的另一個地方,是崩潰的都是中年人,無論是看起來事事想保全的蘇菲,還是固守藝術的傳統價值的菲尼克,沒有一個維持著想像中大人的優雅第二季專注在蘇菲的成長歷程上(想看蘇菲和麥克斯談戀愛的觀眾們抱歉了),第一季好看的曖昧界線、敢不敢做的挑戰,反倒在這次都變成為了鬧而鬧的梗,而非推動情節或關係,有些可惜。其他角色的篇幅也為了服務蘇菲一人而被吃掉了,導致追到中間時,有一度我抓不太到這季編劇到底要藉著蘇菲的痛與癒說什麼。在第8集,蘇菲一場與父親的對話,我才漸漸明白,那些光怪陸離的言行舉止,不過是在混亂的人生、多重身份的束縛間,找回一絲能夠操控自我的主導權,即使失速偏離軌道,也是出於自由意志造成的。這份任性再怎麼的委屈,卻也在一次次的突破後恣意橫行,但究竟越界了以後,我們在那片混沌中抓住了什麼呢?蘇菲好不容易在最後說出了心聲,也象徵性的做出過去她嗤之以鼻的爸爸的行為。當麥克斯要她做出「她不可能做的事」的時候,一切又回到了第一季禁忌遊戲的挑弄,但都經歷過拋棄的他們,明白了名聲、工作、地位、身份都是能拋棄的。唯有「自己」不行。只有你能陪奇奇怪怪的自己,可可愛愛的走下去。

Read more

《配對遊戲》:對白火辣辣,結局卻有早洩症狀

韓國百賞藝術大家的最佳劇本獎由《配對遊戲》勝出,講述一對男女各自因情感不順而使用交友軟體相遇,發展出只打炮不戀愛的關係,但宇里卻將過程寫成專欄。故事從女主角子英發散了兩個主題:1.談戀愛會讓人不幸,但純粹的性能讓她幸福2.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活成卑微的配角子英被前男友當了三年的砲友後,對方突然告知他要結婚,子英就此玩物喪志,奉性為人生主旨。根據劇情鋪陳,第一點在男女主角的互動上有充分的討論,兩人性事合拍、聊天也合得來,但若是動了真情,會不會汙濁了關係?兩人的衝突落在子英知情宇里刊出文章,本來生氣的她在最後又不知不覺得原諒了,看得我真的好亂啊不知道女主角到底是怎樣。整體感受就像是個前戲好、尺寸也合適的上床對象,但真正進入狀況後一洩千里…,只想在道別後怒吼「還我交流情感的時間!還我交付出去的真心!」第二點則是滿模糊的想踩在主線上搭順風車,子英因前男友將她當成砲友後看淡愛情,她喊著要做自己的主角,所以做起podcast訪問奶奶的人生回憶。我只看見她喊著這句話,卻幾乎不在劇情中看到具體作為與情感呈現,只有奶奶給她的精神喊話讓她頓悟人生這齣戲就是主角、配角、臨演輪番上陣,但只靠這句對白講明主題,反而顯得這個主題多餘。韓國社會保守、鍵盤酸民多,《配對遊戲》想來是對這樣的風氣提出挑戰,我想這是它能得到百賞劇本獎的原因。提出現今男女肉體交流大於心靈的觀點以後,然後呢?最終仍可惜的用「愛情最大」作結,對於都市裡孤寂的靈魂依然沒有依歸。

Read more

《麥特與麥斯》:一場大雨之後,多藍三十歲的凝視

​​圖片來源:IMDb​

Read more

《王室緋聞守則》

 (圖片來源:Amazon prime video 官方媒體中心)

Read more

澳洲實境秀「戀愛島」!火辣到被觀眾稱為愛愛之島

▲ 真人實境秀《戀愛島:澳洲篇第一季。(圖片來源:九號電視台 )Netflix 在幾年前播出《欲罷不能》(Too Hot To Handle)成為名列前茅的收視率冠軍後又購買了《戀愛島》澳洲篇(Love island Australia )。 節目一出,馬上在澳洲各大串流平台上引起討論,有別於打著性愛旗號為主的《欲罷不能》,澳洲篇《戀愛島》更著重於體驗愛情及尋找真心的靈魂!但面對那些高質量的參賽者,不少嘉賓還是會按耐不住生理的慾望,讓觀眾每一集都看得心癢癢,也讓節目從第一季到第四季收視率都穩坐澳洲前10名。▲ 澳洲戀愛島島民住宿。(圖片來源:九號電視台 ) 在夢幻小島上體驗終極戀愛 每季節目都會選出單身的5男5女來參加,這些嘉賓們被稱為“島民” ,他們會住進小島裡的豪華別墅,開始為期數週的相處,節目組會安排許多挑戰及活動來增進島民之間的感情,島民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了解彼此,找到真愛並在過程中贏得觀眾芳心,失敗者則會面臨被趕出小島的危機。

Read more

漫步在紫色的天空下:《冬日男孩》終究會找到自己的輪廓

Read more

酸甜苦辣愛情滋味最讓人難以忘懷!盤點台灣10大愛情電影

Read more

那些學校沒教你的事!盤點讓人臉紅心跳的火辣大尺度校園劇

Read more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