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電影」的搜尋結果

《怪物》:是枝裕和的轉型是轉機還是危機?

​​《怪物》:是枝裕和的轉型是轉機還是危機?​ ​是枝裕和的後《小偷家族》時代看得出他試圖先打破自身風格在地域上的局限性​​,​​拍出了《真實》和《嬰兒轉運站》,力求突破但在我看來兩次皆失敗的是枝裕和回歸日本製作的《怪物》在由坂元裕二操刀劇本之下的同時也是一次轉型,但是枝裕和依然脫離不了的是類型魔掌——甚至是淪於議題拼裝車。​

Read more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魔法世界持續缺乏魔法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魔法世界持續缺乏魔法​ .​個人其實一直以來都不太討厭《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當年作為一個只看過前作的觀眾進場,得到的娛樂程度其實不差,近期重看完後也依然還算喜歡這部片,一來認為一個五部曲的前傳在把故事方向轉到葛林戴華德的主線時​​,​​需要的大量鋪陳在這部片處理的方式雖是混亂但大致上也都能夠接受;二來是Johnny Depp的表演充滿說服力和魅力,角色動機大抵也能買單。​ - ​但《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為了回扣「怪獸」的母題為主線做出了不少犧牲,一直以來認為紐特與他的奇珍異獸只是一個重新引領觀眾回到魔法世界的噱頭,要仰賴這些非人類角色走的長遠其實頗為困難,《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將怪獸戲份降低相對第三部而言絕對是一件正確的選擇,而《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明顯是JK羅琳為了挽回第二集被詬病的地方​​,​​以及收回龐大的劇情支線而間接導致上一集的缺陷再次成了此系列的致命傷。​

Read more

《捍衛戰士:獨行俠》:人性與機械、未來與當下

​​《捍衛戰士:獨行俠》:人性與機械、未來與當下​ .​隨著派拉蒙影業招牌logo出現在大銀幕上,一首耳熟能詳的Top Gun Anthem也伴隨於其中,一個與前作分鏡幾乎一模一樣的開場致敬似乎還讓人覺得這又是另一部沉溺過去的情懷續集,但《捍衛戰士:獨行俠》接著切到了那個戲如人生不斷挑戰自我的Tom Cruise正在為了飛行員的未來奮鬥,宛如義無反顧飛向太陽的伊卡洛斯—就在此時此刻,Tom Cruise本人註定了這部續集的不凡。​-​當整個好萊塢在不斷榨乾老IP且毫無靈魂的複製貼上騙觀眾進場時,《捍衛戰士:獨行俠》無疑是老IP延續的教科書,在前作僅是美國軍事外宣片的等級之下,John Kosinski賦予了續作一個靈魂,不只是一個衝勁十足但卻破碎的靈魂,也是一個神似《不可能的任務》的靈魂,戲裡戲外都經歷了漫長的三十餘年後,Maverick和Tom Cruise再如何風靡觀眾都敵不過時間,在好萊塢商業大片被綠幕和CGI取代時,戰鬥機飛行員也逐漸被機械奪走控制權,彷彿那股初心都已逝去,變成一成不變的流水線產物。​ - ​因此《捍衛戰士:獨行俠》的大量實拍無疑是值得所有的掌聲—它和George Miller在《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當中對一切真實的追求是好萊塢自溺過頭的清流,而其成果也非單純CGI能夠取代,Tom Cruise在戲內對「人性」的執著亦是戲外堅持親自上陣的寫照。我是說,當今有幾個演員為了能夠讓承受G力看起來更為真實而親自上戰鬥機操作呢?​-​或許在不久的未來,由人性操縱的機器將不復存在,甚至是那些宛如AI演算法寫出來的電影只會日漸增多,但Tom Cruise證明了這一切的可能性,他挑戰了電影工藝的極限,這絕非​​是​​撐一天是一天的苟且心態,而是回歸真實的初心,那位昔日的英雄用生命挑戰未知的可能性,雖然他無法永遠陪伴觀眾,但他正在用生命來替全世界的觀眾留下最精彩的記憶與光輝。​

Read more

《神探大戰》(Detective vs. Sleuths):魔鬼的具象化

​​《神探大戰》(Detective vs. Sleuths):魔鬼的具象化​ . ​若是期待看到杜琪峰的《神探》重新被復刻出來的觀眾,只有韋家輝自己操刀的《神探大戰》可能會讓人略感失望,但事實就是這個時代的港產片無法再打造出一部《神探》,杜琪峰的那套心理戰在韋家輝的《神探大戰》被淡化到煙消雲散,但也不責怪韋家輝在這個時代的處理手法,《神探大戰》多少其實也用了《神探》的骨幹,再以近年港產片的套路—警察體制的反叛,並輔以爆破場面包裝。​

Read more

《美國女孩》:側寫內心、側寫家庭、側寫一場名為「成長」的苦澀

《美國女孩》:側寫內心、側寫家庭、側寫一場名為「成長」的苦澀  . 在鍾孟宏導演的《瀑布》中,用了疫情和思覺失調來一步步地解構這個家庭在「分崩離析」與「重建」的過程,《美國女孩》看似也有上述的部分元素,但電影本身卻是一次極具私人的嘗試,但這份私人情感卻因時空背景,足以讓觀眾深刻投射進電影。-《美國女孩》或許在時空背景與電影氣氛十分懷舊,但它既是獻給近20年前在這塊土地成長的人、亦是獻給當今想回望過去與展望未來的人,這近20年的時間跨度並未影響到電影的核心訊息,它不急不徐的道出一個關於「成長」與「融入」的故事。-拿Greta Gerwig執導的《淑女鳥》和阮鳳儀導演的《美國女孩》相比,兩者間想必有不少共同之處,但《美國女孩》的獨到在於「美國」與「台灣」這兩地的適應差距,電影部分聚焦在這份認同掙扎,方郁婷的表演更是極度說服觀眾,即使從未讓觀眾看見「美國」,卻也讓人隨之嚮往芳儀心中那美好與記憶中的模樣。-《淑女鳥》和《美國女孩》皆輕盈無比,但《美國女孩》自然的行雲流水,所有在2003年的生活細節既是懷舊也是共鳴,甚至時而想起楊德昌導演的《一一》,電影近乎無任何尷尬台詞與對白,一切的一切毫無戲感的渾然天成,任何一場爭執戲碼都能夠使人同情、為之痛心。-而《美國女孩》談起「成長」更是想起了同為今年的兩部華語電影《月老》以及《少年》,三者皆有屬於自己探索「成長」的方式,《月老》的成長是當人到了死亡那刻,意識到沒有任何事物一萬年也不會變;《少年》的成長是不甘心看到自己那未知的未來。不過,我想《美國女孩》同時容納了兩者。-《美國女孩》從開場戲就讓觀眾體會到試圖「改變」的開端,一場變故改變了一切的生活模式,開啟了掙扎與反抗,亟欲掙脫青春的牢籠,卻也同時因SARS讓一切氣氛跌下谷底的未知,美國夢粉碎後的一家人在這塊土地同時修復自我與群體,成了《美國女孩》在探索「成長」的相互映照。-《美國女孩》亦提醒著觀眾一件無關時間點的事情—「活成自己所想要的模樣」,或許這是對導演和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人們一次喊話,但如今也在疫情底下掙扎的我們,是否也可以盼著一個美好未來,即使苦澀、即便孤軍奮戰,也願看到自己的未來如自己所夢想。-2003年和2021年,兩場疫情在台灣皆影響著眾多家庭、《美國女孩》和《瀑布》就此成了鏡像中的彼此,兩部電影用了不同的時間點不謀而合的講著「家庭」,何者更能打進觀眾的心或許因人而異,兩個世代彼此的價值觀或許會不同,但同樣那顆為求更好的心,仍是不變的。

Read more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塔伊佳維堤堤一手復興雷神,也一手葬送雷神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Thor: Love and Thunder):塔伊佳維堤堤一手復興雷神,也一手葬送雷神。​ .​《雷神索爾:諸神黃昏》之於索爾一角可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洗過往故事上的免洗之外,也註定替索爾增添了角色上的豐富層次,更讓塔伊佳維堤堤注入了鮮活的繽紛能量,索爾的英雄旅程除了就此奠定成喜劇之外,在喜劇包裝之下依然有著悲劇的角色核心。​ - ​塔伊佳維堤堤憑藉《諸神黃昏》的成功後也在好萊塢大放異彩,從《曼達洛人》到《自殺突擊隊:集結》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同時也憑藉《兔嘲男孩》一片拿下生涯第一座小金人。《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在有著前作為雷神系列洗刷罪名的成功之下,勢必得延續這股氛圍前進,但其成品卻將《諸神黃昏》的缺點無限放大,塔伊佳的個人風格也淪為廉價的流水線產品。​-​雷神兩兄弟在《終局之戰》分道揚鑣之後,兩人得到的角色曲線可謂有著天壤之別,《洛基》成功解構了其多年來的「光榮使命」究竟為何,並在探索自身的旅程中尋獲了愛;反觀《愛與雷霆》看似同樣在尋找索爾自身的存在危機,但故事到頭來這個角色在經歷眾多創傷之下凸顯不出其缺陷,《愛與雷霆》與其說是續作,倒比較像Thor Reunion的特別節目,其主命題「愛」也極其膚淺廉價。​-​但主要還是認為塔伊佳維堤堤近年來的風格已經被徹底商業化,及上一集已經過度開發索爾一角,在《無限之戰》和《終局之戰》後,索爾的角色曲線已有飽滿的表現,硬要續命的《愛與雷霆》更加強調索爾的工具人程度簡直不亞於驚奇隊長,《愛與雷霆》的俗套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換湯不換藥的《雷神》1&2,塔伊佳維堤堤的印記已蕩然無存,索爾的角色魅力亦然。​-與其要拍意義不大的愛情故事,不如把索爾跟異攻隊的垃圾話拍成90分鐘上下的特別篇,且就目前漫威的進度看來,願意讓我期待的也僅剩異攻隊3。克里斯汀貝爾大概真的挺缺錢的,演技水準正常發揮但角色厚度大概跟海拉一個樣。​

Read more

《黑的教育》:血色斑駁的成年禮

​​《黑的教育》​​:​​血色斑駁的成年禮​ ​柯震東確實是今年看到最強的新導演人選之一,對於故事格局的掌握以及篇幅拿捏精準,起初以為會是「柯皮刀骨」的影片,但電影到了30分鐘後直接狠狠地打破這個迷思,刀式中二大概僅存在影片第一章前半段,剩下的都是柯震東在應對這個故事時該如何呈現,並展現最了殘酷的一面。​

Read more

《之前的我們》:浪漫美好的終究只是過客。

圖片來源:IMDb 《之前的我們》:浪漫美好的終究只是過客。"If two strangers walk by each other on the street and their clothes accidentally brush, that means there have been 8000 layers of 'in-yun' between them." Haven’t cried like this in a really long time. This film was too soft and tender, that I couldn’t help falling into the love story among the three characters. All the sparkles and sadness were beautifully captured, even the silence was full of emotions. What a fascinating debut! 如果為了一次擦肩而過,得經過8000層的輪迴,那麼今世再多見你一面,來世我們會如何?又或者其實命中註定的關係沒有我們想得浪漫美好,真正浪漫美好的終究只是過客。 好久沒有在電影院哭到像這樣不能自已了,這絕對是會在我心中停留很久,並且會想要每隔一段時間都拿出來反覆咀嚼的作品。A24出品的電影總帶著冷調的質感,內餡包覆的卻是溫熱的柔軟,舉凡近年的《我的鯨魚老爸》、《日麗》、《人造眷戀》都帶給我這樣的感覺。而《之前的我們》更是將此發揮至極致,那股柔軟散發著無害的光澤,讓你舒服地陷入,而後全然赤裸地徜徉其中。韓裔加拿大籍導演席琳宋(Celine Song)初試啼聲就展現出成熟優雅的敘事功力,所有的對白與留白都拿捏得幾近完美,自傳性色彩也讓故事引起高度共鳴。原文片名Past Lives意思是前世,所以電影談的不只是童年的過往,更是當中提到經過8000次輪迴換來今生的「因緣」。也因此,它充滿靈性。接下來我想針對這股靈性,記下那些畫面上「因緣」的流動,以及電影如何以地景和交通工具暗示命運與時間的力量。 |交岔路口一切從童年回家路上那句在交岔路口未完成的道別開始,故事在此各自展開了。舉家移民多倫多的娜英以新名字Nora繼續追逐夢想的人生,海聖則留在韓國過著平淡日常的生活,但那絲遺憾卻讓他始終心繫著兒時玩伴。|列車遺憾牽引著兩人,直到24年後終於相見。印象深刻在他們走進地鐵車廂後,攝影機停留在原地,我們看著列車駛去,就像看著時間飛速流轉,但就在此時,兩人生命再度交會了。|紐約散步紐約的建築與綠蔭間,攝影機在片中難得以大遠景望去。聳立的摩天大樓下是一對對愛侶,我們看不清楚他們是在約會還是吵架,但又再度感受到人之於世界的渺小,在命運與時間洪流之下,所有當下都是驚鴻一瞥。 |自由女神時光無法倒轉,就算倒轉了,海聖依舊是海聖,他會留在韓國;Nora依舊是Nora,她會出國追逐夢想。如果再將紐約的渡輪也看作是時間的流動,行經的自由女神像就標誌著眾人的美國夢,光鮮亮麗之後,船繼續開,接著海聖說:「她轉到背面了。」看著自由女神的背面,彷彿隨著時間流逝,夢想的背面終會成為現實。 |Uber24年前沒說出口的道別,累積起的重量已經變得更難以啟齒。兩人在深夜的路旁等車,隻字片語都無法表達當下的感受,只能面對面無聲地珍惜最後彼此的身影。千頭萬緒就在Uber開來時,被終止了。這是最後一個隱喻時間的交通工具,它帶走了一切話語,兩人再次回到了各自那條人生的分岔路。因緣在最後流回到全文都尚未提到的丈夫Arthur身上,電影並沒有讓他成為邪惡的美國白人,而是細膩又立體地描繪他的溫柔、他的醋意、他的不安,這角色寫得讓人心疼。安靜的夜裡,他抱著終於能痛哭的Nora,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靈魂就是命定的伴侶嗎?

Read more

《密陽》:沒了虛假,人生還過得下去嗎?

圖片來源:IMDb《密陽》:沒了虛假,人生還過得下去嗎?「就算是親眼看到的,我都不一定信。」生命虛實交錯,而比起那些看得見的真實,無法捉摸的言語、信仰、情感,隱藏著更多力量。去年看了李滄東導演的《燃燒烈愛》,就對片中的虛實以及相信的辯證印象深刻。看了本片,才知道十年前,導演就探討了這些議題。表面上是一部關於原諒與救贖的電影,其實是對生命的殘酷質問。導演用了很多「假」來呈現這世界的「虛」。信愛來到密陽到處宣稱自己要買地投資、宗贊幫信愛在鋼琴教室掛上假證照。到最後崩潰的信愛,闖進教會的禱告會場,播放偷來的唱片,歌詞唱著「都是假的」,諷刺中充滿怨恨與不滿。而這些假的事物甚至會被延續下去,就像俊會模仿死去的爸爸躺在沙發上裝睡,之後信愛也做了相同的舉動。這世界太多假的事物了,但沒有這些,人生還過得下去嗎﹖電影雖然看似絕望,卻也在各個角落放了許多愛。我想,這就是導演洞悉人性之處吧。除了宗贊對信愛的追求,貫穿全片,信愛對丈夫的愛也非同小可。儘管丈夫在生前疑似出軌,信愛仍然選擇相信他。甚至選擇和兒子來到已故丈夫的家鄉居住,展開新生活。再看到片中闡述信仰,關於上帝的愛,突然變得諷刺。本片對父權主義下的女性描寫,也非常細膩。修車廠的男性員工總是在調戲女人的內褲或胸部,幼稚園老師的女兒被一群男同學霸凌。同時,可以看到一群大媽聚在一起到KTV狂歡,或是一邊大肆吃東西,一邊說三道四。也可以看到藥局老闆娘熱情的關心新搬來的信愛,帶她一起禱告。流言蜚語滿天飛的鄉村裡,其實連結緊密。這樣的社會下,反而能看見女性的力量。很喜歡信愛前往認屍的一幕,鏡頭遠拍,一群男性員警紛紛移開,讓信愛走向前。我們看不到她悲痛的神情,看到的是一位母親,就算拖著羸弱的身體,也要去見兒子最後一面。結尾宗贊雙手捧著鏡子,鏡子裡映照著剪頭髮信愛,讓我聯想到當初家人捧著俊的遺照的模樣。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身上的一切都被剝奪走了,活著的也只剩下軀體而已。太喜歡這部電影了,層次豐富的劇本、演技驚人的女主角全度妍、寫實的攝影鏡頭,又藏著許多象徵巧思。呼應片名,陽光照射在畫面的各個角落。而一幕幕仰望的蒼天,看似出口,實則只是有去無回的吶喊。

Read more

《小偷家族》:最美的是看不見的煙火,聽不見的台詞。

​​圖片來源:IMDb​

Read more
< 1 2 9 10 11 12 13 14 15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