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標題所言,整部《芭比》當中筆者最愛的角色非「怪芭比」莫屬,凱特麥金儂的喜劇演出實在太吸引我,劈著腿在自製的大宅高處接見女主角芭比,她能輕易看透典型芭比遭逢的存在危機,不論是她的身體焦慮(大腿橘皮)、更甚至她的死亡恐懼,都一一點破,於是,她端出了高跟鞋與平底拖鞋(借鑑《駭客任務》的經典場面),前者意味著自動忽視這道警訊,回歸自認為「正常」的生活,後者則是正視她「正發生」的轉變,去到真實世界找到同樣情緒低落的主人,芭比被迫選擇了冒險的後者。「怪芭比」的存在跳脫了芭比樂園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她是真正被女孩們玩過的玩具,臉上隨性地塗上亮色妝容、肢體被掰開的娃娃命運,她都親身體驗過,這些不幸轉化為她思考的原動力,使她成為了介於人與芭比間的存在,因此,當肯尼引進父權思想攻陷整座城市時,她沒有被病毒感染,被多數芭比排擠訓練出的強健心智,形成了讓她不受迫害的保護層,成了她們翻轉命運的契機,也對怪芭比獻上片中最真誠的稱讚:「妳真美!」對我而言,她出現的每個時刻都是完美的。 而「完美」的概念究竟從何而來?芭比的本質就是一種完美化的商品產物,一如片中少女莎夏批評的言詞,芭比加深了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性別刻板,成為舊時代女性崇拜的法西斯強權,讓其他女性失去了擁有不同樣態的權利,只能遵守那不切實際的容貌準則。而打破「完美」的條件,或許又得戲仿《2001太空漫遊》當中的猩猩(片頭的女嬰們),再一次敲碎芭比娃娃,才能探究該角色的創作核心。因此,當我們在美泰爾公司的神秘空間見到了「芭比」的創作者靈魂,也就是創辦人「露絲韓德勒」,她坦言最初創造芭比的靈感來自於她的女兒,有意思的是,片中同樣設計了一對試圖修補情感裂痕的母女葛洛莉與莎夏,隨著她們進入芭比樂園,女兒重新認識了母親不為她所知的另一面,莎夏接納了母親的負面情緒,那些怪異、黑暗又瘋狂的點子(與芭比樂園中的人物全都相反),她們站在同一陣線進而達到和解,印證了創作出芭比的核心價值,讓彼此(母女)有了共通的語言,增加了能夠敞開心房對話的可能性。 那麼「我憑什麼戳破她的幻想?」這句台詞精準道出身為觀眾的心聲,她生活在與「真實世界」全然相反的世界裡,一個被女性主義包裹的粉色理想國,對比現實世界「敷衍也能過關」的父權,兩者之間的差異造就了極具諷刺的荒謬感,身為活在烏托邦的居民,誰會想選芭比樂園之外的平底鞋?「眼淚」卻成了破除芭比幻想的關鍵,那一幕成為了筆者最愛的片段,芭比坐在街頭的公園中思索,仔細觀察周遭環境的人們,他們談天、爭執、衝突或是相愛,吸收人類豐沛多變的情感,她的眼淚也跟著奪眶而出,學習到對生活的感知是如此珍貴,「這感覺隱隱作痛,但很棒!」或許會懷念曾經閃閃發亮的日子,昨日今日明日都是完美的一天,毫無顧忌;但有痛苦有缺陷有悲傷的生活,更值得芭比跨入其中,因此芭比最終找到了她的歸宿—成為一名真正的人類。於我而言,這沒有結局的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我不想成為任何一位芭比或肯尼,因為現實世界裡沒有人能像他們一樣,只願我有心、有淚、有感知生命的靈魂,那麼,成為自己,就已足夠了。PS:文中刪去了對肯尼或是男性角色的描繪,想模仿過去消去第二性聲音的手段,凸顯只存在一種聲音的怪異,若能理解這種立場互換下的感受,我們的世界也會有改變的可能性,期盼所有性別都有能夠發聲的時刻。🎶延伸聽歌: 李權哲 《芭比娃娃》
Read more電影《集氣/AIR》 你穿 Air Jordan 但你知道當時發生的故事嗎?《集氣/AIR》介紹電影《集氣/AIR》由獲獎導演班艾佛列克執導,揭示了當時尚未被發現的麥可喬丹與耐吉公司剛起步的籃球部門之間改變遊戲規則的合作關係,並透過飛人喬丹品牌徹底改變了體育界和文化界。主要演員包括麥特戴蒙、班艾佛列克、傑森貝特曼、克里斯梅西納、馬龍韋恩斯、克里斯塔克和薇拉戴維絲。電影《集氣/AIR》目前可於 Prime Video 線上觀看。 電影《集氣/AIR》評價與心得最近是開始流行傳記類電影?上部《俄羅斯方塊:版權之戰》才剛推出沒多久,最近又有《集氣/AIR》上架推出。電影由班艾佛列克執導,他個人也有在電影中出演,這部講述喬丹與 NIKE 的故事電影,整體水準相當不錯,除了小班外還有麥特戴蒙、傑森貝特曼與克里斯梅西納等知名演員。雖然在電影中麥克喬丹從未露面,但這樣設定很合理,可以避免電影失去焦點,算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集氣/AIR》的故事對資深球迷來說也許早已熟悉,但對筆者這種對喬丹鞋並不熱衷的人來說,也算是一種能瞭解當年這段勵志故事的機會。原本筆者一直以為喬丹鞋是在喬丹成名之後所創造的產物,沒想到是在他還未進入 NBA 之前就已經談定的合作。看完後不禁佩服劇中角色的慧眼與行動力,才能在與其它知名公司競爭中簽下喬丹,並一直與之合作到現在。NIKE 名字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這個運動品牌從 1964 年創建以來,經歷了不少轉變和成長。創始人 Phil Knight 和 Bill Bowerman 以賣日本 Onitsuka Tiger(現在的 ASICS)跑鞋開始他們的事業。不過,由於與 Onitsuka Tiger 的緊張關係,他們在 1971 年決定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就是 NIKE。此後,NIKE 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和獨特的營銷策略,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製造商之一。Air Jordan 這個名字來自籃球界的傳奇人物 – Michael Jordan。 1984 年,當時 NIKE 在籃球市場上並不占主導地位,但是他們看見了Jordan 的潛力並且決定簽下他,這絕對是一個賭注。為了吸引 Jordan,NIKE 策劃了一項創新的宣傳活動,包括為他設計獨特的鞋子,這就是 Air Jordan I。此外,NIKE 還製作了一系列電視廣告,其中包括由知名導演 Spike Lee 執導的「It’s gotta be the shoes」廣告,這使得 Air Jordan 鞋款及其相關產品的聲譽大噪。Air Jordan 的誕生不僅改變了運動鞋的設計和功能,也改變了運動鞋的市場定位。以前,運動鞋被視為專業運動設備;而現在,由於 Air Jordan 的流行,它們也成為了時尚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種變革為NIKE 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也為運動鞋市場開創了新的潛力。至今,Air Jordan 系列已經成為了 NIKE 的旗艦產品,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收入,也成為了運動和時尚界的一個重要標誌。就如同電影中所提到,當時 Air Jordan I 的紅黑配色違反了 NBA 的配色規定,每次 Jordan 穿著這款鞋出場都會被罰款。但是,NIKE 不僅支付了這些罰款,還利用這個事件進行了營銷,這讓 Air Jordan I 的名聲在外大增。最後,NIKE 在初期並未大量生產 Air Jordan I,而是選擇限量生產的方式,藉此創造出產品的獨特性和稀缺性。這種策略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注意,並使得 Air Jordan I 成為搶手的產品。總之,如果你買過 Air Jordan 系列,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品牌發跡的故事。
Read more班艾佛列克最新力作,攜手麥特戴蒙改寫體育世界及流行文化。 -「鞋子原本就只是一雙鞋,直到有一位特別的人穿上它。」 ✅經典又勵志的品牌故事 本作劇情藉由與麥可喬丹簽約的過程,帶出挑戰與創新的勵志精神。當年NIKE的籃球鞋市佔率僅僅17%,被兩大品牌adidas、Converse狠狠輾壓,因此這項企畫完全難若登天。但難得可貴之處也在這,公司的執行長、行銷主管、球鞋設計師等員工,都選擇豪賭這次的機會;尤其主角甚至打破規則與偏見,用真誠、不懈的態度,努力說服主管和喬丹一家人。除了劇中穿插很多Nike的趣事與軼聞,更體現其口號「Just do it」的精神。 ✅人物自然且真誠的演出 光是能在劇中看到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麥特戴蒙(Matt Damon)、傑森貝特曼(Jason Bateman)等人同場飆戲、吐槽對話,這部電影就已經值回票價。過程中穿插許多有趣的笑料,能讓觀眾體會人物間生動的交鋒、散發自然且真誠的光環,不會像普遍傳記電影那樣的沉悶。尤其薇拉戴維斯(Viola Davis)飾演的喬丹母親,可說是這故事背後的主角。她愛護兒子的才能,又不慍不火地與Nike協商、攻防,表現與主角平分秋色,雖然該角色後半段才出現,但絕對有為本片畫龍點睛的效果。 ✅非運動電影但敘事出色 這部不是傳統印象中熱血的運動電影,儘管和NBA息息相關,卻沒有高潮迭起或血脈噴張的球賽戲碼,甚至喬丹這個角色僅露出背影而已。也許這和部分觀眾的預期有所出入。畢竟本片基本上都聚焦於說服公司和喬丹簽約的過程,它實則是部扎實的劇情片,即便劇情推動多以大量的對白呈現,但每個人的想法都鉅細靡遺地表達出來,每段戲都是如此真摯、熱情。而且電影的年代感營造出色,每個細節都用心打磨,相當引人入勝。-導演:班艾佛列克演員:班艾佛列克、薇拉戴維斯、麥特戴蒙、傑森貝特曼(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毫無冷場,正當你以為浮誇表演與精緻美術已經讓眼睛吃冰淇淋吃好吃滿,冷不防碰撞諷刺現實社會的性別問題,大笑之餘也驚覺說的十分有理。 但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部為女性而打造的電影那就大錯特錯,因為肯尼也有話要說,而且言之有理,就像整部片從頭到尾金句連發,密度高的不可思議那樣。 這是一部可以自信立足當代的電影,它充滿多元視角,並在反覆辯證之中讓觀眾持續驚喜,那些喜怒哀樂運作的高效到不可思議,讓人懷疑葛蕾塔到底是嗑了什麼,怎麼可以一部比一部進步幅度如此之大,讓影像掌握與場面調度能力高效的支配觀眾的情感,不只玩芭比梗、還玩影視梗,甚至打破第四道牆,指導歌舞更是俐落的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她第三部電影,甚至是第一次指導歌舞片,但難能可貴的是一切花招卻又不淪於轉瞬即逝的感官刺激。 誰能想到,這部我本來只是定位在「當代cult片」的電影,居然能讓我在電影院數度落淚,並在走出影院後無限回味,而看葛蕾塔的電影從來沒有讓我有這種想要立即二刷的感覺,這裡面有那種演員作為人類真正的價值,不只是瑪格羅比也不只是萊恩葛斯林,還有那些被裝扮成無毛娃娃的男男女女。 是的,這不只是關於女性,也是關於人類,你如何被造就,而你又如何逃脫你被造就的命運,從一切完美的理想國度到令人失望的現實世界,兩者如何互動,又如何製造出全新的你,踏上那條被漆成粉紅的黄磚道,向過去永別吧。 因為來時你已是他人。 芭比,我願列你為年度十大電影。
Read more正義得以被伸張不是最好的結局,卻是整個社會最需要的結果。絕世網紅,玩味平台 netflixtw年份:2023類型:劇情、網紅世界奇觀賞味期:12集食材(故事大綱):網紅徐雅莉起死復生直播,要揭開網紅名人們的遮羞布,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公開於世,她的直播談到自己如何成名?如何從谷底翻身?更涉及毒品、援交以及人命的殞落,雖然我們對網紅的奢侈生活早已經有約定成俗的Hashtag ,但在《絕世網紅》的劇情中,更深度去在既有的刻板印象中,去描繪人性,雖然不敢說「徐雅莉」的人設究竟容不容於現實社會,但她可代表著,如果我們照著良知走,反敗為勝的結果會是什麼?風味賞析:韓劇的套路似乎已經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味道,雖然不能說是難以下嚥,到如果沒有變出新把戲、玩出新花樣,觀眾似乎無法為被養壞的胃而買單,《絕世網紅》的每個場景都精準地圍繞著網紅的生活圈去進行擴展,但就是精準到有點「順理成章」,耳聞有不少朋友在第五集左右就開始棄劇。即便如此,從故事架構和拍攝手法來看,《絕世網紅》處理得可圈可點,沒有太大的毛病,一體兩面的也是如此,因為沒有話題、沒有引爆點,愛情線也不夠虐心和撒糖,十集看下來就是沒有大毛病,但也沒有一定要追完的理由。從角色的耐人尋味度而言,處理得最完整的人物,就只有女主徐雅莉,其他人不管是霸道總裁,還是好的令人無法挑剔的女二尹詩炫,都只能是襯托主角的綠葉,12集每一集的焦點都放在主角身上,沒有支線可以發展,看來久了也是會彈性疲乏。《絕世網紅》的故事企圖想將網紅的「職業奇觀」讓觀眾可以產生話題性,像是一開始有男主脱鞋的方式但後續話題後繼無力,雖然沒有直接說教這種令人尷尬的片段,但是女主的行爲每一次都像是政治正確教科書,只要稍微越線,下一場戲女主就會自我審查往正確的路上走,這是我覺得比索然無味的地方,我該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徐雅莉」這種人存在嗎?或許「徐雅莉」不存在,但她的存在讓這個世界多了一些希望不是嗎?我很喜歡這部劇集,將「階級」的符碼,安插在各個橋段中,甚至直接寫成了衝突的戲碼,在古代的社會中,階級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該怎麼活,現今的社會我們提倡平等,鄙視特權,但是「階級」的枷鎖卻還是深深的刻印在每個角色的內心當中,變成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你要怎麼活?你要承擔哪些責任?不管是掌握權勢的陳泰強,還是認命接受安排的尹詩炫,就連「公主創造者」韓俊景,都死死守著這最後一道防線。「太放肆的話,是會受傷的。」 因此,整部劇集中唯一跨越階層的「徐雅莉」,她代表的是與惡意對抗的良知,正如每個人都有過的僥倖心態,良知也需要一個契機被喚醒,正義得以被伸張不是最好的結局,確是整個社會最需要的結果。#追劇日常 #網紅秘辛 #有感而發 #韓劇
Read more[照片出處 :D.P.시즈2 - 나무위키] 《D.P逃兵追緝令1》在2015年就已在NETFLX及各媒體平台上獲得了良好的評價,且深受觀眾歡迎,所以《D.P逃兵追緝令2》預告篇剛公開就受到廣大觀眾期盼,在7月28號《D.P逃兵追緝令2》也在NETFLX正式上映,上映不到2天馬上榮登排行榜第一位。 [照片出處 :NEWS1] 一部軍隊的6集短篇連續劇到底如何吸引眾多觀眾的目光呢? 正是因為韓國是一個追求快速的一個國家,這樣子的文化使得韓國的各方面成長都想當得快速,追求快速之下變成民眾開始不喜愛長篇影劇,所以大家熟知的韓劇幾乎都是16、14集的集數,但隨時間過去10幾集的影片也已成為不短的集數,所以近幾年開始有了6、8集的影劇。而《D.P逃兵追緝令》系列也是屬於短篇影劇,因為劇情緊湊讓觀眾全心投入,且毫無拖片部分,讓什麼都講求快速文化的韓國觀眾更是可以一口呵氣看完整部戲劇,也因此更受觀眾的喜愛。 其次是因為劇中揭開的這些韓國軍隊內部的荒唐和腐敗的默許文化,正是坐在電視前收看的各位韓國人,在當兵時期曾經經歷過或是聽過,身處過在這個腐敗的群體中,才更能深刻體會,也是因為此才吸引了廣大的收視群。 但也因此在《D.P逃兵追緝令2》上映後,韓國真實軍中事件也又再次慢慢浮出水面成為國民的討論話題,甚至民主黨代表李在明提及“已故蔡秀根下士事件”,並指出“2023年大韓民國軍隊的現實狀況比連續劇中更為現實且慘淡,甚至表明劇中一等兵曹錫峰曾說的一句台詞「仍然沒有改變,什麼都沒有」的埋怨,如今一直縈繞在自己的腦海裡。從此可推測經歷多年過後的大韓民國軍隊內部依然還是有不少需要改善的部分。
Read more(圖片來源:Barbie 官方粉絲專頁)歡樂粉紅泡泡的背後,是溫柔包容的肯定信念,能有這樣一部完美結合商業樂趣與性別生命經驗的電影,讓我既興奮又欣慰。 ✦ 對經典玩具的真摯致敬 《芭比》精彩重現了這個經典玩具的魅力,從滿滿的經典服裝,到等比例還原的夢幻場景,都能一秒勾起觀眾無限的童年回憶。而致敬不只有停留在表面,電影破題就指出自從芭比誕生,女孩們迫不及待從母職中解脫,轉身又陷入另一種束縛裡,也就是芭比性感姣好到不切實際的外貌。隨著美泰兒不斷多元化芭比的形象,我們現在有豐滿芭比、醫生芭比、總統芭比了,女性又再次被芭比拯救了——還差得遠呢,真實世界只是學會「藏得更好」,如此赤裸裸的轉折嘲諷,直指活在現實的觀眾心裡,這都是真切了解過芭比的商品歷史、帶給社會的影響,也不避諱爭議之後的描繪。連過往引起爭議的幾款娃娃,也能成為點亮氣氛用的笑點,整體可說是極少數能將 IP 價值發揮到極限、甚至再延伸的優秀呈現。
Read more▲圖片出處:李瑜美instagram 《大力女都奉順》續集主角拍板定案後,續集名為《大力女姜南順》,女主公開後大家都覺得稍稍失望,因為不是可愛的朴寶英飾演,但女主仔細看看卻又有些熟悉?沒想到續集的女主演竟是瘋迷全球、沒有人不知道的,韓國短篇影劇《魷魚遊戲》中的240號智英(李瑜美 飾),開播前就擁有高人氣的李瑜美,加上第一季《大力女都奉順》得好成績,甚至與大家看好的《戀人2》續集都不相上下,加上同步播出《7人逃脫》的劇情越來越狗血,導致收看的觀眾轉向《大力女姜南順》,有趣的新劇情更是使《大力女姜南順》每集收視率可說是集集翻倍成長。 ▼《大力女姜南順》預告影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