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芭比》

芭比_海報

(圖片來源:Barbie 官方粉絲專頁)


歡樂粉紅泡泡的背後,是溫柔包容的肯定信念,能有這樣一部完美結合商業樂趣與性別生命經驗的電影,讓我既興奮又欣慰。

­­­

✦ 對經典玩具的真摯致敬


《芭比》精彩重現了這個經典玩具的魅力,從滿滿的經典服裝,到等比例還原的夢幻場景,都能一秒勾起觀眾無限的童年回憶。而致敬不只有停留在表面,電影破題就指出自從芭比誕生,女孩們迫不及待從母職中解脫,轉身又陷入另一種束縛裡,也就是芭比性感姣好到不切實際的外貌。


隨著美泰兒不斷多元化芭比的形象,我們現在有豐滿芭比、醫生芭比、總統芭比了,女性又再次被芭比拯救了——還差得遠呢,真實世界只是學會「藏得更好」,如此赤裸裸的轉折嘲諷,直指活在現實的觀眾心裡,這都是真切了解過芭比的商品歷史、帶給社會的影響,也不避諱爭議之後的描繪。連過往引起爭議的幾款娃娃,也能成為點亮氣氛用的笑點,整體可說是極少數能將 IP 價值發揮到極限、甚至再延伸的優秀呈現。

­

✦ 愛情不是四個小時的吉他演奏會


作為一部以女性為主要客群的電影,《芭比》仍為肯尼保留了獨特的篇幅,透過精妙的反轉,讓他從弱勢性別轉化為強勢性別,卻始終走不出痛苦的狀態,諷刺地位失衡社會的缺陷。


最初的肯尼,竭盡全力只為芭比的一顰一笑,鼓起勇氣只為別無他想的一夜時光,那一句只能擅自回應的「我也愛你」,簡直可憐到令人心碎。而在現實世界撞見父權的他,像是得到了超能力,志得意滿魔力四射,可是他耍一堆花招,其實心心念念著還是芭比的青睞,被約會就開心喊萬歲,彈吉他被無視就森七七,他並不是真的想要權力地位,而是父權告訴他這樣芭比就會喜歡他,然而愛情是來自溝通交流,來自共鳴共感,而不是四個小時的吉他演奏會。


肯尼始終把自我價值寄託在芭比的溫柔凝視上,而唯有認知到這點並脫離這種原廠設定,他才能起身尋找自我價值,不再需要為了別人而活。這段劇情也正演出了現實裡仍在為求偶焦慮所苦的男性困境。


如此複雜的角色轉變與成長旅程,萊恩葛斯林透過極為投入的喜劇演出,與眾多稍縱即逝的細微表情,完全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

✦ 我是我,就已經足夠好


完美的典型芭比,面臨不再優雅的腳跟與扭曲的橘皮組織,那種「我變醜了」的焦慮,完全是許多女性的日常生活,甚至連喝一杯茶,也會擔心在別人眼裡顯得狼狽。但是即使我們已經如此努力小心,「為什麼我做什麼都不夠好?」這樣的自我質疑,讓我連續兩次都在這幕掉了眼淚,可幸的是,兩次我都能聽見葛洛莉亞隨之而來的解答,那一連串的話語,完全就是女性每天不斷在面對的矛盾苛求,是多少女性不停在忍耐退讓的事,退到最後,我們都快忘了我們原本是誰,連我們為什麼不能是誰的理由都模糊了。


而透過這段徹底釋放情緒的劇情,我可以試著再去相信,女性真的可以不再要求自己去符合那些標準,我們可以沒那麼聰明沒那麼強大也可以沒那麼美,我們可以很平凡普通,我們只需要尋找自己認同的價值。


我也永遠樂見影劇作品能像這樣,將女性的生命經驗演繹出來,再溫柔地把我接住。

­

✦ 這正是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發源自對父權壓迫的反抗,期望所有人可以從性別角色解放,所有性別的人,都可以拋開那些嚴苛標準,自由追求價值認同,不需要再擔心會被制度懲罰。而這正是芭比樂園最終找到的平衡,芭比與肯尼不需要再遵循被給予的角色設定,沒有誰必須是誰的附屬品,也沒有誰必須當誰的服務生。


即使女性主義追求的是性別平權,但在觀念衝撞的時期,難免有陷入兩性對立的危險,而《芭比》非常溫柔的跳脫局面,避免直接的兩性戰爭,反而透過戲謔有毒男子氣概的手法,讓芭比們逃離父權控制。而被葛洛莉亞安慰的芭比,也有力量再去引導肯尼脫離設定,讓他能夠穿上 𝐼’𝑚 𝑘𝑒𝑛𝑜𝑢𝑔ℎ 的宣示,這樣能互相理解扶持的表現,是真實社會所需要的可能性。

­

即使女性主義追求的是性別平權,但在觀念衝撞的時期,難免有陷入兩性對立的危險,而《芭比》非常溫柔的跳脫局面,避免直接的兩性戰爭,反而透過戲謔有毒男子氣概的手法,讓芭比們逃離父權控制。而被葛洛莉亞安慰的芭比,也有力量再去引導肯尼脫離設定,讓他能夠穿上 𝐼’𝑚 𝑘𝑒𝑛𝑜𝑢𝑔ℎ 的宣示,這樣能互相理解扶持的表現,是真實社會所需要的可能性。


✦ 生命源自自我意識 


而《芭比》不只是性別議題,芭比的成長旅程是關於自我意識的探索,來到真實世界後,除了令人不適的男性凝視,芭比更多感知到的是人類幾乎無窮無盡的情感,那些耳邊絮語、開懷大笑、傷心沈思,或僅僅感受當下的平靜,是這些正負情緒的體驗,漸漸將人類的生命雕刻出豐富的紋路與深度。  𝐼 𝑑𝑜𝑛'𝑡 𝑘𝑛𝑜𝑤 ℎ𝑜𝑤 𝑡𝑜 𝑓𝑒𝑒𝑙. 𝐵𝑢𝑡 𝐼 𝑤𝑎𝑛𝑛𝑎 𝑡𝑟𝑦.


隨著比莉艾莉許呢喃著唱出主題曲 𝑊ℎ𝑎𝑡 𝑊𝑎𝑠 𝐼 𝑀𝑎𝑑𝑒 𝐹𝑜𝑟,最後芭比選擇成為人類,雖然像是為美泰兒宣傳創意延續的表現,但也是在告訴觀眾,你可以一無所感的生活在塑膠樂園裡,也可以賭上一把,盡力將生命活得真實而深刻。


瑪格羅比絕對是完美的角色人選,在與典型芭比如出一徹的外型之下,芭比一路以來的內心變化與成長、個性的轉變,都透過她的表情、聲線與肢體動作表露無遺,從今以後每每見到她,都會覺得她就是那位帶著樂觀個性,蛻變成為人類的芭比。

­

《芭比》的劇本極具野心,不僅肩負著發揮芭比商品價值的責任,也蘊含眾多劇組想傳達的思想理念,而這兩個目標也在機智笑點、歡樂歌舞與精湛演技的襯托之下,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全方位的娛樂體驗。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