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面對生命的結尾,你想留住什麼?探討生命議題的電影

圖/摘自Yahoo奇摩新聞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會面對的課題。如果有一天,身邊至親突發離開我們,能做些什麼留下最好好的回憶?或者是知道自己生命即將進入倒數,你有想過在有限時光做些什麼事讓人生不留遺憾呢?


《一路玩到掛》

億萬富翁愛德華和黑手卡特,原本應該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然而,因為罹患癌症,在命運巧合安排下,罹患癌症的愛德華在自己產業醫院,竟然只能安排到雙人房做治療,也因此認識了同病房的卡特。


卡特是飽讀詩書且富有理想的人,但礙於現實所迫,只能以黑手技工養家糊口;冷漠的愛德華,身邊卻沒有親人陪伴,只有特助三不五時打點一切。經歷治療的各種痛苦折磨,愛德華和卡特開始互相扶持,兩個人也開始討論人生中未完成夢想清單,並決定趁著有限的時間完成夢想不留遺憾。


於是兩人便不顧家人及醫生的反對,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們搭乘私人飛機環遊世界,遊覽各國名勝古蹟、遼闊的非洲大草原、最高級的餐廳或是街頭刺青店,最終相見恨晚的兩人,也許下要同遊喜馬拉雅山的遺願。在人生尋夢倒數旅程裡,兩人對親情、家庭、友情和自我實現又多了一層更深刻的體悟。


《送行者》

小林原本是一位管弦樂團的大提琴手,但因為樂團解散失業,和妻子美鄉一同返回山形縣的老家。中年失業的小林在報上看到「服務遠行者」的招聘廣告,一開始他以為這是一家旅行社,便跑去應徵。殊不知,面試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家禮儀服務公司。在那個時代的日本,對死亡還是有很多的忌諱,服務往生者也被認為難以啟齒的工作;然而,礙於現實的考量,小林還是決定接下這份工作。


隨著時間過去,小林愈來愈熟悉適應工作。儀式結束後,家屬的感謝也讓小林對這份工作有更多新的體悟,但家人朋友卻依舊不諒解,希望他換工作。直到好友母親意外過世,小林親自承接這項任務,嚴謹細心的態度才獲得身邊親友的認同。而後小林接獲多年未聯絡父親的死訊,原本不是很樂意處理的小林,在親眼見到服務人員對往生者不尊重的態度,決定自己替父親處理後事。


《送行者》和一般討論生命電影的不同在於這部電影是由專業第三者的角度切入,除了讓人更清楚知道如何面對往生者及其家人的心情,以及整個社會對死亡這件事情的認知。自從《送行者》之後,也讓日本人對喪葬和往生這件事情,慢慢敞開心胸。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