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職人劇逐漸興起,這些作品以真實的職場生活為背景,展現出職人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他們克服困難、追求夢想的故事,不僅用不同的角度來描寫這些特定職業的生態,更讓觀眾能夠更貼近這些職業的真實情況,並引發共鳴,以下就為大家推薦幾部相當值得一看的職人台劇!
1.《我們與惡的距離》
一部結合隨機殺人、精神疾病、媒體亂象等社會議題的台劇,由林君陽執導,呂蒔媛編劇,賈靜雯、吳慷仁、陳妤、温昇豪、周采詩、洪都拉斯、曾沛慈、林哲熹、林予晞、施名帥、檢場和謝瓊煖主演。此劇以一起校園殺人事件作為背景,講述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律師、記者等不同角色在事件發生後的心理狀態與故事。其中不僅展現了職場人在工作中所要面對的壓力和困境,同時也探討了人性和社會議題,播出後好評不斷,不僅是公視史上收視率第五高的戲劇節目,更在第55屆金鐘獎上抱回六項大獎。
2.《火神的眼淚》
台灣首部以消防員作為題材的職人劇,由蔡銀娟執導,蔡銀娟、李志薔及曾群芳編劇,温昇豪、陳庭妮、林柏宏、劉冠廷主演,寫實的筆觸講述了同安消防分隊的四位消防員在一次次火場中救人的故事。此劇展現消防員在工作中面臨的危險和挑戰,以及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奉獻,更探討了關於職場壓力、家庭關係等議題。為了打造更接近真實的火災場面,劇組特別從香港請來曾擔任《戰狼2》、《烈火英雄》特效技術顧問一職的霍錦棠擔任爆破特技顧問,播出後獲得極高的評價,也激起許多關於消防制度及消防員工作環境的討論。
3.《做工的人》
改編自作家林立青同名散文集的《做工的人》,是一部以工地勞工為題材的台劇,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劇情講述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經歷,卻都匯集在台北工地工作的四位工人的故事,用平實的且貼近真實的劇情,展現工人們辛苦勞作的付出,以及他們對家庭的愛和責任。該劇能如此成功、甚至在今年被改編成前傳電影版上映,就是因為其用喜劇的手法,去包裝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更大悲劇,精細描寫出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磨損與疲倦,探討社會議題包含女性處境、弱勢族群、階級差距、勞工權益等,因此在第56屆金鐘獎上一舉抱回四項大獎。
4.《最佳利益》
這是一部以法律界作為背景的台劇,由林立書執導,天心、鍾承翰、溫昇豪主演。劇情講述五名菜鳥律師在京勤律師事務所實習的五個月,面臨著法律案件的挑戰、人性的考驗以及職場的競爭。此劇貼切展現律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工作中為百姓維護正義、捍衛人權的努力,同時不忘探討包含性騷擾、司法改革等社會議題,可說發人深省。
5.《鏡子森林》
這是一部以新聞媒體為背景的職人劇,由鄭文堂、吳宗叡、李權洋執導,楊謹華、姚淳耀、侯怡君、溫貞菱、柯叔元、鄭人碩、林柏宏、梁正群主演。劇情講述記者們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面臨著新聞媒體的黑暗面、利益的誘惑以及人性的考驗,用寫實的筆觸,展現新聞媒體工作的艱辛和挑戰,以及記者們在工作中所面臨的道德困境。
6. 《人選之人-造浪者》
以政黨幕僚作為題材的《人選之人-造浪者》,由林君陽執導,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主演。劇情講述四位政黨幕僚在競選過程中,追求理想、面臨挑戰以及他們在工作中成長的故事。由於相當貼近台灣本土的選舉文化,包含政治人物的操弄、媒體的扭曲等現象,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更重要的是,劇中人物遭遇性騷擾的境遇,以及「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句經典台詞,竟掀起「2023年臺灣#MeToo運動」;從政治圈到社會各界的受害者,逐一站出講述自己受到性騷的經歷,掀起熱議。同時,此劇也一舉入圍第58屆電視金鐘獎的1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