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父愛如山」,而為了家庭賣力拚搏的爸爸們,用強壯的背膀為我們遮風擋雨,可能只為我們留下一個背影,不一定將愛天天掛在嘴邊,卻可能在各種細微末節之處,展現出自己的滿滿的關愛。而這些父愛的表現,也常常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中,讓人看了大受感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父親角色吧!
1. 《當幸福來敲門》(美國,台灣方面2007/2/28上映)
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執行長克里斯多佛賈納真實故事的《當幸福來敲門》,是相當經典的父愛代表電影。劇中男主角克里斯賈納因投資失利,導致生活拮据,但他發誓即使自己生活快過不下去,也要好好照顧兒子。因此,他成為帶著孩子四處奔走賣力生活的單親爸爸。在每天的艱難中,他不忘對孩子進行各種機會教育,並抓緊生活中每一處看似平凡、卻能讓自己與兒子感到幸福的機會。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由貧轉富的故事,更展現出一個父親在逆境中毫不妥協、對兒子滿滿的愛與決心,十分讓人動容。
2. 《七號房的禮物》(韓國,台灣方面2013/8/30上映)
身為韓國第8部擁有超過1000萬觀影人次電影的《七號房的禮物》,當年一上映就轟動不已。由影帝柳承龍飾演一名患有智能障礙、心智年齡只有6的父親,與女兒相依為命;然而卻不幸被捲入一場命案,並在警方誘導下成為姦殺女童的嫌疑人鋃鐺入獄。所幸,獄中的他因善良敦厚備受獄友照顧,女兒得以偷偷潛入他被關押的七號房,兩人過著意外平淡又溫暖的生活。沒想到,最終他仍沒能洗刷冤屈,遭判死刑,無法避免與女兒離別的結局。總是做鬼臉逗女兒開心的他,終於在女兒面前崩潰。先前童趣、色彩豐富又溫暖的描繪,原來只是糖衣包裝的毒藥,看到最後讓人完全難以接受,無不失聲痛哭。
3. 《我的意外爸爸》(日本,台灣方面2013/10/25上映)
由擅長刻畫人與人之間細膩情感和家族牽絆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我的意外爸爸》,描繪了不同家庭氛圍、不同的父母,能夠養出怎樣不同孩子的故事。劇情講述兩個家庭在孩子即將上小學之際,才意外發現抱錯小孩;在衝擊之餘,兩個家庭決定讓孩子回歸親生父母身邊。然而,一個是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幾乎缺席、很少給兒子關愛的精英家庭;一個是家境普通、居住在鄉下,父親卻願意放下身段陪伴孩子、帶領他們玩耍的普通家庭,兩個孩子卻都是在普通家庭才過得更加放鬆快樂。這也不禁讓人反思,究竟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進行怎樣的付出才能成為一名好父親?也讓人更貼切體會,比起單純的金錢與物質層面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雙親的陪伴。本片在層層疊疊的鋪陳中,讓觀眾明白「愛」的力量巨大到可以影響孩子的人格。
4.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印度,台灣方面2017/3/24上映)
嚴父出冠軍!改編自印度傳奇摔跤金牌父女的真人真事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故事講述印度種姓制度、男女尊卑分明的種種社會限制下,一位父親把自己未竟的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他以「虎爸」之姿栽培女兒成為世界級運動選手,女兒苦不堪言,一度有滿腹怨言,導致親子關係失和,這位父親仍不願有天賦的女兒們在未成年時就嫁給陌生男人,一輩子只為家庭做牛做馬。他希望她們擁有翻轉人生的機會。他的父愛都隱藏在默默幫女兒打氣、偷偷幫女兒按摩痠痛腿部等細微動作中,展現鐵漢柔情的一面。
5. 《我的鯨魚老爸》(美國,台灣方面2023/2/3上映)
當至親犯了不可饒恕的錯,我們該如何去原諒?本片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的《我的鯨魚老爸》,講述一名父親為了同性情人拋棄妻女,但情人過世後,因痛苦內疚而暴飲暴食到272公斤,在長年體重失控的情況下,他的身心都已瀕死。因為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他便以教女兒寫作文作為交換,希望見到九年不見的女兒,嘗試修復父女關係。然而,女兒卻難以原諒他,甚至十分憎恨他,把怒火與怨氣透過傷人的言語發洩在他身上。隨著雙方重新交流後,父女之間的互動,讓人看到他並非毫無感情的絕情男;女兒也只是用憤恨武裝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在此過程中,他終於能一解遺憾,也讓女兒慢慢恢復關心他人的能力,是一個動人的為愛負傷的故事。
6. 《日麗》(英美合拍,台灣方面2023/2/10上映)
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算再累再痛,也會逞強只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笑臉,而不是眼淚。《日麗》就是從平凡無奇的家庭旅遊錄影開始,重溫至親之人的痛苦與憂鬱,可說是一遍遍凌遲主角的電影。片中年代設定在2000年初,蘇格蘭女孩蘇菲與父親卡倫一同前往土耳其,慶祝爸爸的31歲生日。在這趟旅程中,父女倆留下不少美好的夏日回憶,並用錄影帶記錄相處的點點滴滴,一切顯得那麼平穩又美好。但是,從各種細節及卡倫眼神中,觀眾都能感受他帶著一股難以壓抑的悲傷;而蘇菲則須到父親當時年紀,再次觀看錄影帶內容才貼切感受父親當時陷入的憂鬱,也感受到他未能說出口的愛。本片的溫暖與哀愁,與觀眾內心共振,帶來無限反思。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