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社會,不同的族群、宗教、語言,都迸發出最獨特與美麗的生命力!最早就定居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現在共有16族,每個族群都有自身的特殊色彩。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究竟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原住民題材影視作品吧!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2011/9/9、2011/9/30上映)
由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系列,是改編自邱若龍漫畫《霧社事件》的長片作品。魏德聖會製作這部作品的原因,就是受到1996年花蓮原住民到台北抗議要求歸還土地,以及看到邱若龍的《霧社事件》的啟發。他開始對莫那魯道要反抗日本感到好奇。即便該片並沒有完全與歷史事件相同,不過卻完整呈現一段仇恨歷史,藉以化解關於仇恨、遺憾、愛情、親情、友情等問題。
該片耗費10個月在台灣28個場地取景拍攝,且動用台、中、日、韓400多人、1萬千人次演員、耗費2千盒底片拍出1萬4千個鏡頭,成本預算總計耗資達新臺幣7.2億元,未上映就先創下各項影史紀錄。因此,拍攝期間實際遇到不少經費問題,必須不斷籌資。所幸,在不少圈內外熱心人士資助下,成功拍攝完畢,可說開創了國片前所未有的格局與境界,以實際經驗鼓勵後人勇敢追夢。同時,本片掀起對於多元價值的討論,在第48屆金馬獎獲得11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劇情片獎」以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6項大獎。
《不一樣的月光》(2011/11/2上映)
《不一樣的月光》為一部從原住民觀點出發的原住民溫馨喜劇電影,不僅在宜蘭縣南澳鄉歷史場景實地再現,更是由本身就是泰雅族人的台灣電影導演陳潔瑤,來講述名叫「沙韻」的女孩在日治時代落難的故事。該片特殊之處在於沒有找知名演員演出,而是啟用不少素人演員。他們自然流暢的日常對話,搭配南澳鄉優美的風景,真實還原當地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是一部原民後代尋根、展現對家鄉滿懷思念之情的作品。
《聽見歌再唱》(2021/4/16上映)
由馬志翔、陳嘉樺、徐詣帆、撒基努、張惠春、杜滿生、黃舒湄共同演出的《聽見歌再唱》,是以馬彼得校長與南投縣信義鄉東埔國小「原聲童聲合唱團」為原型,歷經12年籌備後,終於正式上映的真人實事改編電影。故事講述一間位在山裡的布農族部落小學,突然要由一位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馬志翔 飾)及一位代課音樂老師(陳嘉樺 飾),帶領一群五音不全的布農族小孩組合唱團,在學童合聲歌唱比賽取得優勝,以免遭廢校。
這群「烏合之眾」仍在比賽中落敗,不過他們不氣餒。他們運用原住民自身特殊的合聲音域技巧,展現出團隊自信心,最終贏得比賽榮譽,十分溫馨動人。本片被選為「2022外交部映像新南向電影節」開幕式電影,以及擔任「第五屆香港國際兒童節」雙開幕及閉幕電影,目前已累積超過8000萬票房。
《哈勇家》(2022/11/11上映)
同樣由陳潔瑤導演執導的《哈勇家》,是她的第3部劇情長片,講述一個在高山上泰雅族部落裡三代同堂的家族,是如何因選舉、異國文化等價值觀而產生衝突。該片與《不一樣的月光》一樣,除了少數專業演員外,其他皆是耗費2年以上的時間,堅持挑選出適合的素人泰雅族人來進行演出。導演沒有刻意為他們安排表演課程,反倒是花了不少時間讓他們自然相處,逐漸營造出真正如同家人一般的感覺,打造出原住民部落與家庭的真實感,也貼切描繪高山部落家庭成員之間所會面對的各種問題。該片所呈現出部落獨特的生命氣息,也使其在第59屆金馬獎上一舉獲得6項提名,最終陳潔瑤也憑該片拿下當年最佳導演獎,素人演員林詹珍妹更是不得了,首次演戲就奪得最佳女配角獎,備受肯定。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