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金馬60片單介紹

金馬60在今年讓國內外都看見它的堅毅與耕耘,即使少了大部分的中國電影,卻有更多東南亞地區、香港地區的作品得以被看見。回歸藝術本質,我們得以培養寬容的胸懷去欣賞不同國家,用屬於自己的脈絡、聲音、視角去陳述屬於他們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以下整理了幾個主要獎項的得獎電影片單,快速進入今年的電影宇宙! 


《石門》:最佳劇情片  



石門,不僅是地名,也是重重阻礙的命運之門。


一個懷孕的女大學生,生與不生的意志都由不得自己。電影直截了當地觸碰日常所及的每個時刻,一再地提醒女性在每個生理變化之下要面對的改變,以及過渡到心理後所要承擔的壓力、困頓與迷茫。


生育的漫漫長路裡,女主角眼見他人成為志願捐卵者,或是代理孕母,卻也只是看著,如同這社會大多數人一樣。


無處可逃的責任,全都壓縮在女人的子宮裡,她平凡的生活是從古至今的女人縮影,卻也有現代社會才會衍生的非法問題。


電影的寡淡,讓觀眾有更多的空間去反思角色們混沌不明的向前,感受他們無力與無奈的千愁萬緒。懷孕,不再是生命的延續與喜悅的祝福,《石門》提供了有別以往的價值觀,敘說生育這回事就像工具一樣,底層女性懷胎的身體成為一種被不斷消費的地下交易。


《老狐狸》: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這是本屆,或說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故事以一對想買房的父子展開序幕,無奈太過善良的父親廖泰來總是錯失良機,看不下去的兒子廖界只好親自出馬,向人稱工於心計的「老狐狸」謝老闆討一套房子。


我很喜歡他透過三個世代的角色,去定義何謂他們心中的「家」。尤其謝老闆與廖界相互制衡的生存之道,在這趟人人各有目的旅程中,竟顯得可愛萬分。


蕭雅全導演善於營造氛圍,那些過去的年代在他的眼中總是有許多尚未被挖掘的迷人之處,世代差異是他說故事的籌碼,其中繾綣的、妙不可言的洞察,佐以悠長自在的爵士樂作為基調,輕輕把人情世故包裹在看似狡詐的外皮下。


《年少日記》:最佳新導演 



如果還有機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一封沒署名的遺書、一群看似無恙的學生,讓中學老師鄭Sir想起充滿暴力與恐懼的童年。除此之外,他還得面對妻子離別、父親病危,同時必須找出企圖輕生的同學,阻止悲劇重現。


透過記憶的回溯與精彩的剪輯呈現,《年少日記》娓娓道來在一樁自殺悲劇之前,那些不被他人察覺的心碎,以及在悲劇之後,身邊的人們如何繼續面對自己的人生。


這部低成本、拍攝期極短的電影,以細膩的觀察和童言童語的口吻,讓人一個不小心就失神跌入它的世界。我在觀影到中間時,整個電影院有默契地響起了抽鼻子和抽衛生紙的聲音,直到結尾都沒有停過。


《富都青年》:最佳男主角 吳慷仁 



沒有公民身份證的阿邦和阿迪,在混雜外勞聚居的富都老社區里苟且偷生。他們無法享有一般國民福利,無法申請護照,連銀行戶頭也開不了。


哥哥阿邦天生啞巴,任勞任怨也認命,只求一份安定生活,弟弟阿迪則不甘向命運低頭,從而違法販賣假證件,他一心只想賺到錢就帶著哥哥離開這個厭惡的地方。


原本就過著不平等生活的兩人,因為社工佳恩的熱心,並自願協助追查原生父母和出生證明的數據,但她的好意卻導致一場意外發生,同時也讓阿邦跟阿迪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監制李心潔、導演王禮霖生動形象詮釋了馬來西亞這座小城富都的面貌,每分每秒在述說著小城所發生的一切,真摯情感影像語言,為無法自由發聲的人民,為離散的華人社會,有了被傾聽理解的機會。


《小曉》:最佳女主角 林品彤 



小曉,一個行為過動、內心寂寥的女孩。


小曉在學校是問題人物,在家中也不受媽媽喜愛。有天,她發現媽媽與總是耐心引導她的保羅老師,好像有著不尋常的關係。


這部電影以三個主要角色編織成一張細膩生動的網,承接得起劇情的張力,也被極具特色的演員注入了靈魂。


能讓角色們游移在看似對立的特質之間,都得歸功於編導靳家驊對人性的拿捏,他既是超過了關係理應注意的分寸,也巧妙地滑過了道德批判,每個人各自的矛盾,被他富有同理的放到了最私密的位置觀察。 


《本日公休》: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歌曲



簡單的故事,反而很難說得動人,但傅天余導演做到了。


主角阿蕊經營男士家庭理髮多年,她的三個兒女都看不慣她為了理一顆頭,花上大半時間聯繫老顧客、記住他們的喜好與習慣,還得倒貼車費去人家家裡剪髮的作為,只有阿蕊的前女婿阿川,懂得她的堅持。


有天,阿蕊接到了一個任務,為行動不便又距離遙遠的老顧客理髮。這趟理髮之旅途中有驚險,有磨難,有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有慈悲為懷,也有中年人對生命的迷惘與悵然。 


《大山來了》:最佳原創劇本 



雖是生猛,但我看不懂。


縣城中曾經的社會大哥「大山」已入獄多年。就在人們已經漸漸忘卻此人之時,新大哥「貓貓」在買煙的路上與搶劫犯發生打鬥被捅死,坊間竟傳出是「大山」回歸的信號。


一時間,曾經與「大山」有關係、有矛盾的社會各階層人士雞飛狗跳,戰戰兢兢。幾名不愛上學的美術生捲入其中,遭到「大山」勒索,最終卻發現回歸的「大山」是修理廠的大熊假扮,而背後的造謠者竟然是他們經常欺負的瘦弱少年小計。


看得出《大山來了》的企圖,只不過執行完成度不高,未經修飾、穿幫的片段,忍不住令人出戲。還能得到原創劇本獎,或許是因為其中那反諷技能點滿的黑色幽默所致吧!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最佳改編劇本 



因車禍冤死的毛毛,與撿到紅包的吳明翰冥婚,一人一鬼的結合是為了破案,核心則是跨越對彼此的心結,因同性之愛而衍生的藩籬。


在荒謬裡覷見幽默,幽默並不等於尖刻,不是靠著弄髒角色或互嘲互罵就能成立,因為幽默針對的不是荒謬的人,而是荒謬本身。


惡趣味的找來氣質最不相容的兩人進行最不可能的冥婚,同時也幽觀眾一默,原來冥婚也和同婚法與時俱進。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