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二手傑作》預告時,五粒米就被深深吸引,電影似乎探討父子親情與個人夢想的拉鋸,且由近年聲勢看好的于和偉、郭麒麟主演,以及對內娛打榜、買粉等現象全面嘲弄,以上元素甚至讓五粒米大膽猜測,《二手傑作》將在中國破幾十億電影中榜上有名。
然而,本片上映26天票房僅獲得1.14億,豆瓣評分甚至只有6.6,可以說是票房、評價雙失利,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部片「塌房」了呢?跟著五粒米的分析一探究竟。
本片改編自羅賓威廉斯於2009年主演的電影《冠軍老爹》。《二手傑作》講述一位陷入中年危機的的國文老師馬寅波(于和偉 飾),為了隱藏兒子(郭麒麟 飾)因偷拍女同學而墜樓成植物人的事實,代筆寫遺書卻意外出書走紅的故事。
不同於《冠軍老爹》中,父親最終了解名利是喪子之痛的麻醉劑,《二手傑作》展現出一個落魄中年人在名利場中的泥足深陷、自我拯救,改編方向並沒有大問題,但因為以下兩個原因而失足。
角色塑造失敗,無法讓中年人動容的中年危機
提到「中年危機」,各位會想到什麼呢?也許是青少年的親職教育、不上不下的社會地位,或體力跟不上職責增長的困境,而這些危機的根源是中年人對「責任感」的自我要求。
本片雖然以「中年危機」為噱頭宣發,但馬寅波其實是個沒什麼責任感的永恆少年。他既不在意學生們上課分心,也不在乎兒子慣性偷拍的偏差行為,可能只在無法對妻子「交作業」時,讓他有些傷自尊。馬寅波真正在乎的是出書夢想無以實現,在此處,他的問題便不是傳統定義的中年危機。
再者,馬寅波面對家庭的情感麻木,更讓觀眾難以共感:相守數十年的妻子決意離婚、兒子成了植物人,這些在他眼中竟都比不過出書刷榜。加上家庭互動比例在片中有些失衡,致使劇情無法呈現出妻兒對主角的重要性,所以當他們因為馬寅波愈加荒謬的逐利行為,而決定放棄他時,觀眾無法同理他的悲傷。
於是,這個無視現實與家庭壓力,一心追求文人夢的主角,便無法打動入場的中年觀眾。
變態、物化,不尊重主流價值觀導致口碑下跌
價值觀也是《二手傑作》受到抨擊的主因,在知道兒子是爬牆偷拍、偷窺女同學的變態後,妻子只說:「不過就是爬一次牆嗎?誰不是這樣長大的?」被偷窺的女同學在看過兒子遺書後,竟戀愛腦上身,瘋狂迷戀這個植物人,以上情節都被觀眾抨擊製作團隊充滿缺乏女性視角。關於這點,五粒米認為並非製作團隊的價值觀問題,而是故事過度側重名利場部分,所以妻子、女同學能塑造性格的情節不足,加上馬寅波積極面對家庭問題的劇情過少,使女性角色流於紙片人,馬寅波也無法帶出妻子的角色形象,導致觀眾覺得本片物化女性。
無情掃射名作家、追星、出版業,勇於諷刺的喜劇佳作
雖有以上缺點,但作為喜劇類型,五粒米認為本片絕對值得收獲高度評價。片中無差別掃射內娛怪現象:影射知名作家的代筆文化、無視他人的追星行為、出名就出書的出版風氣。除了大膽犀利的諷刺,更讓人讚嘆的是這些橋段的組合與應用行雲流水,不顯得刻意或造作,編劇和導演的諷刺功力確實讓人敬佩。
讓人冒汗的強大核心:學會放下名利,夢想能走更遠
作為一頭栽向文字的創作者,五粒米看著馬寅波終於如願出書、初嚐走紅滋味,到爆紅後慾望越大、野心越多,導致自己泥足深陷,著實嚇出一身冷汗。這不就是正在追逐夢想的我們,受到一些讚美、得到一些機運,就自己把目標、成就畫大,直到它與夢想再無關聯,反而成為絆腳石嗎?
馬寅波自詡文人,而他認為文人就是要出書,出了書後又想著非得霸榜,然而真的要有這些成就才算文人嗎?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有讀者看,有人互動,做自己喜歡的事本身就是達成夢想了。
學會放下遠大目標,享受追夢當下,夢想反而能走更遠,是這部片教會我們的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