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解析王家衛《花樣年華》續作!《2046》隱藏的情慾密碼

《花樣年華》展現了近乎聖人的烏托邦愛情,雙雙被出軌的周慕雲和蘇麗珍因慰藉而相聚,不見他們耳鬢廝磨,相處一室的曖昧卻比肉體上的偷情更叫人難耐。

他們倆的未竟之事,反而在《2046》中全釋放了出來,一場場男歡女愛,才是更靠近人性的真實寫照。



周慕雲遲遲沒有解開的結:為什麼蘇麗珍不和他一起離開?


解不開的,就用筆墨書寫。1966年,從新加坡返回香港的周慕雲因緣際會到了一間酒店,看見曾歡快過的舞女露露所住的房號「2046」,勾起他曾與蘇麗珍曾經關在同樣是2046號的房間寫武俠小說的回憶。

舊情與好奇驅使下,他住進2047房,窺視每一個住進、搬離2046房的女人,以此寫進小說《2047》中,藉由小說與她們,他試圖拼湊出蘇麗珍不願跟他走的原因。

以下是我的觀後淺見,一起尋覓王家衛放入電影的符號!

1.為什麼是「2046」?

2046在電影裡指涉三個層面:

1.回憶/過去,1962年,周慕雲與蘇麗珍的感情培養皿,除了是空間,這段記憶也是周慕雲情到深處的鎖。

2.房間/現在,1966年,周慕雲入住的酒店的隔壁房號,接連住進的房客有舞女露露、酒店老闆的女兒王靖雯、交際花白玲等人。

3.小說/未來,周慕雲在小說中描述著一位從2046年坐著時光列車想要回到1966年的日本人,要去到那邊唯一的方法是搭上一班只有領班和機器人的列車。


一開始小說與電影的敘述還是清晰與密合的,一個男人要離開2046,想要忘記些什麼,但最後他卻把沒辦法回應情感的機器人當成了傾訴對象,無法自拔的愛上她。影像與對白在此後漸趨凌亂、重複,三層意義不停映照、切換、似真似假,如他筆下那班列車,即使不斷往前,卻又帶著過去的殘影。

周慕雲越寫,越對時空產生疑惑,不但忘不了過去,一幕幕往事反而更加揮之不去,他在想像中改變時間和空間以及人物的特質,把和蘇麗珍有些相似的王靖雯寫成了機器人,把王靖雯的愛人Taku設定為男主角,並帶入自己。

好像連作者周慕雲也跟著模糊,他對蘇麗珍的追尋,在經歷了一個個女人後,反而更像是自己投射的幻影。

跳到故事外的另一個意義,「2046」正是香港回歸49年,也就是中共政府承諾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前一年。雖到今日,這承諾的效力與變化令人唏噓,香港被蠶食的不只是地域和文史,更是精神意志。

想要逃離無望的未來,卻還是身不由己。王家衛藉著周慕雲之口,是不是傳達了他只能、也只想,選擇遺忘?

2.樹洞、列車與記憶

「在從前,當一個人心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會跑到深山裡,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這秘密就永遠沒有人知道。」


這是《花樣年華》尾聲,周慕雲給蘇麗珍的話。周慕雲把秘密埋進了吳哥窟遺址的牆裡,用泥土封起來後,卻長出了草。

埋進去的秘密,就能拋棄那份記憶了嗎?

王家衛在《2046》中挑戰了這個概念,移植到周慕雲的小說中,離開2046的列車明明打著「要人忘記」的噱頭,卻更叫人深陷其中。

其實在樹洞深處,匯聚的不僅是記憶的隱秘,還有那些無法言語的心靈碎片。即便靜靜將秘密注入樹洞,它並非隨著時光的蛻變而淹沒,反而在記憶深處萌芽生根,逐漸擴散。

王家衛解答了自己,無論是樹洞還是列車,這根根藤蔓,繞經內心的每一寸角落,如同無形的約束,影響著未來的舉止,記憶的陰影就此交織成無法抹去的畫面。

王家衛的電影彷彿是一道幻境,深嵌在觀眾記憶深處,他的作品不只是愛情的綻放,而是一場哲學的啟迪,透過美麗的包裝,揭示出深層的情理論述。

王家衛的成功,不僅在於其作品的想像力和隱喻性,更在於其觸及人們潛意識深處的渴望,反射出人性的迷離與渴望,引領觀者探索自我與世界的真實。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