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名導楊德昌,由於其作品對於都市再現、性別權力、政治反思、歷史暴力、社會變遷及多重媒介等不同要素,有超越時代的洞察力與批判視域,十分獨特的美感與敘事角度,為當年台灣新電影運動開創者之一。其逝世15周年之際,日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便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共同策辦「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首度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以及特別主題放映。自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希望透過這樣沈浸式的展覽,引領觀眾重新認識這位名導,並走入由他打造的電影世界。在此,我們精選4部楊德昌的作品,讓大家一同回味他生前所打造過的那些經典之作! 《海灘的一天》(1983) 由楊德昌執導、並由他與吳念真共同擔任編劇的《海灘的一天》,可說是首批台灣新浪潮電影作品之一。這是繼楊德昌於1982年執導的短片《光陰的故事:指望》的女性成長主題之後,再次透過片中張艾嘉、胡茵夢兩個女人的一場對話,交代30年來台灣社會的整體面貌,也概括了當時中產階級之間的人際關係面貌,不管在愛情、婚姻、親情、事業等各方面,都有相當深入的探討與著墨,也因此被金馬影展票選為「影史百大華語電影」。
Read more繾綣浪漫又動人的愛情作品,往往讓人深陷其中;然而「愛」這個詞其實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有的愛呈現的方式常人無法理解,甚至覺得很奇怪,但是不管如何,還是出於愛的本質而衍生的沒有改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不走尋常路的「怪怪戀愛」影視作品吧! 《愛在心裡口難開》(1997) 一名龜毛有潔癖又成天神經兮兮的紐約作家、一名倒楣的單親媽媽,和一名一夕之間喪失一切的同性戀藝術家,南轅北轍的三個人,究竟會怎樣呈現出「愛」的模樣來呢?
Read more2019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之際,相信很多人原定的旅行計畫都被迫取消,雖然不能敖翔天際,但是渴望自由的心還是蠢蠢欲動的。在台灣這小小的海島上,環島公路還是承載著許多人奔向自由的夢想,公路電影就是將故事主題或背景,設定在公眾道路上的類型,正如同人生道路上,我們沿著路途前進,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各種風景,而公路電影將這種型態影視化,讓我們在電影院就能跟著主角,一起去到天涯海角,以下推薦筆者私心所屬的公路電影,每看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直到世界末日》1991 有「公路詩人」之稱的導演文溫德斯,於1991上映的公路電影巔峰之作《直到世界末日》,規模浩大橫跨4大洲、8個國家、20個城市,格局之大開創了觀眾對於公路電影的認知,故事從搶案開始,每一起事件如同骨牌效應般擴散,扯出背後意想不到的陰謀,劇情更結合科幻、地球毀滅等元素,世界觀相當宏大,若非親眼目睹,很難想像在1991年就有如此腦洞大開的電影題材, 在上映當時話題性十足,加上劇情內「地球毀滅」的情節設定,也呼應了當時對於「千禧年」的危機恐慌,這部電影也是文溫德斯野心最強、格局最大的作品。 ▲圖片來源:翻攝自高雄市電影館,《直到世界末日》電影劇照 《愛在黎明破曉時》199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