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將至,什麼牛鬼蛇神青紅皂白XX不分藍綠都跑出來,比起那些政治流水帳,政治影集的高潮迭起可說是現實的集大成啊!看完這三部影集,你就會發現「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 大政治家:不可能高中自治會比總統大選還好看吧!? ▲圖片來源: imdb網站《大政治家》劇照 佩頓從小就知道,他注定會當上總統,但在那之前他得先當上高中自治會的會長。 美劇《大政治家》以政治為主題、黑色幽默為基調,先從高中生主角佩頓競選學生會長,為將來政治生涯鋪路開局,學校要不要使用塑膠吸管?副會長的性向與疾病問題要不要跟選民據實以告?候選人與另一半「假分手」,為了用悲情攻勢獲得大眾同情?
Read more如果你沒時間看上篇推薦的政治影集,那麽只好給你更濃縮的政治電影啦! 切記,若接下來介紹的三部電影讓你想起某些政治人物與事件,絕對是本台刻意引發的PTSD(誤) 千萬別抬頭:都是意識形態惹的禍! 兩位科學家發現殞石在四個月後將撞上地球,他們告知世人,但大家對世界末日的反應似乎不如預期。
Read more電影如片名,真的是華麗精緻的藝文影像副刊,需要仔細品讀,讀對白文字、讀影像、讀文本畫外意、讀敘事手法的改變造成的趣味。《法蘭西特派週報》描述期刊創辦人過世,而編輯部準備發布最終刊的內容+訃聞,進而描繪「創作」的意義與價值,並回應這個世代對於創作的疑問:「創作需要風格嗎?創作可以不管創作者的品性與背景嗎?創作必須感性與理性兼具嗎?任何人都需要創作嗎?創作會有結束的一天嗎?」。電影本身帶點黑色幽默,卻不是強烈的諷刺,而是可愛的嘲弄。 巧妙融合魏斯安德森風格,打造藝文影像副刊 魏斯安德森以自己擅用的置中、繽紛的鏡頭語言,打造三大段關於創作(畫畫、文字、煮菜)、關於地域小人物的故事(二段小故事則為開頭與收尾),他標誌性的作品風格,宛如優美的排版,讓人品讀起來極為舒適,而影像節奏猶如翻書一般怡然自得且快速,毫無喘息空間,一晃神可能就會跟不上魏斯安德森翻閱的速度。
Read more作為盧卡斯影業IP時代的尾聲(我就當作星戰已經死透了),《命運輪盤》若非主角不是印第安納瓊斯這位傳奇人物恐怕一樣會被我嫌棄,但當高齡80歲的Harrison Ford依然出現在大銀幕上堅守著這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代表之一時又很難不為其動容。 說到底其實我也只討厭《魔宮奇兵》,就連大家嫌棄的《水晶骷髏王國》都讓我覺得它依然很史匹柏,如今轉到 Mangold 的手上,我不覺得他試圖讓這部片風格化,而是全然的復古化,讓印第安納瓊斯的故事雖然仍存在於過去且讓其老派的呈現給這個IP的粉絲,但依舊可以看出印第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我想不熟的人直接看這部會覺得跟《神鬼傳奇》或《國家寶藏》甚至《祕境探險》無異吧)。起初以五部曲開發該走完的還是得走完,這個系列在我看來走得很出色卻也走的很顛簸。 當印第的皮鞭,已不再能打敗槍枝;當印第拿起槍枝,依然中了第十次彈;當Harrison Ford 的皺紋已讓印第下巴的疤痕不再明顯,甚至當印第的學生已不再著迷於他(和他的課程)時,《命運輪盤》就透過削弱傳奇的本質進行道別。雖然可以理解是戲外因素讓西亞李畢福不再演出印第之子(或是讓水晶骷髏王國成為黑歷史),但讓印第這個傳奇光環殞落的過程也勢必是一種我們這個世代看待老時代IP的方式,Harrison Ford 與他一生的傳奇就足以是這部片情懷的一部分。
Read more在《捍衛任務》系列帶起了一系列動作片熱潮後,大衛芬奇的《殺手》看似落於動作片流水線產物,卻意外是一部呼應網路世代,甚至可說是一個屬於21世紀的《索命黃道帶》。有別於《索命黃道帶》探案性質為重的調性,《殺手》可說更充滿了趣味性。 大衛芬奇透過整個開場戲對希區考克的《後窗》做出近乎完美的致敬,在日復一日的輪迴中反覆敘說所謂的「殺手守則」。與其去體現它,大衛芬奇反其道而行地花了20分鐘才真正執行「狙殺」的舉動,並延伸出後續的餘波。 但《殺手》並不是那種會一直丟給觀眾職業道德或殺手哲學的類型片,它有趣的點就在於麥可法斯賓達飾演的主角如何在一層層的追緝之下逃過並得到解方。比起《捍衛任務4》要花長篇幅來解釋救贖,《殺手》游刃有餘的呼應網路世代的便捷來輕鬆達到其 Film Noir 的需求。
Read more在整個好萊塢幾乎缺乏原創性的同時,《遊戲夜殺必死》的誕生讓黑色喜劇開創了全新的格局;而從桌遊躍上大銀幕的《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完美的把持住了一個「遊戲電影」該有的本質:遊玩感。不僅僅是遊玩感,它翻玩好萊塢的套路一次又一次的只會增添觀眾對他的興趣,成為一次成功的嘗試。 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龍與地下城》的觀眾而言,它十分有效的透過人物本身去帶出整個的世界觀架構、角色的性格缺陷以及一個「地圖」般的電影框架,驚人的調度和頗為驚喜的攝影機運動都為電影本身增添了有別於銅臭味十足的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清新氣息。 同時,作為一部遊戲改編電影,《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很聰明地知道哪些角色該被深入刻劃、哪些角色該被惡趣味化,劇本也藉由這種方式一層層玩轉老套的好萊塢幽默公式,並巧妙的契合三拍的喜劇節奏。野心不大的故事架構亦是本片出色之處,如何在惡趣味和講好一個故事之間平衡,《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都做到了。
Read more日本繼庵野秀明所推出的《正宗哥吉拉》(Shin Godzilla)後再次推出的哥吉拉真人電影《哥吉拉-1.0》(Godzilla Minus One)不但在日本的東京國際影展擔任閉幕片,更是以 1100 萬美元的主宰北美首周票房冠軍,也標誌著這位怪獸之王的歸來。 與此同時,影集《君主計畫:神秘組織與怪獸之謎》(Monarch: Legacy of Monsters)的製片人認為,哥吉拉相關的影視作品永遠不嫌多,每個作品都提供了不同的內容,滿足粉絲的需求。Apple TV+ 推出的《君主計畫:神秘組織與怪獸之謎》是一部和環球影業「怪獸宇宙」電影可以相輔相成的影集,以此創建一個成功的電影宇宙。 隨著《哥吉拉-1.0》在票房上大放異彩,明年即將上映的《哥吉拉與金剛:新帝國》(Godzilla x Kong: The New Empire),以及《君主計畫:神秘組織與怪獸之謎》在 Apple TV+ 上獲得的大量觀眾,現在絕對是哥吉拉粉絲的狂歡時刻。而外媒 Collider 的 Steve Weintraub 近期也和《君主計畫:神秘組織與怪獸之謎》的製片人 Chris Black 、 Tory Tunnell 和 Joby Harold 討論了哥吉拉重新崛起的過程,並提出了市場過度飽和的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有太多的哥吉拉?
Read more原訂今年11月要和全球觀眾見面的《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2)在演員工會罷工、演員無法出面為影片進行宣傳的情況之下被迫延期至2024年3月。同時,本片也因此錯失了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盛會。不過,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仍然對《沙丘:第二部》寄予厚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