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
「乍看還原,但實際上卻一點都不好玩」
《命運輪盤》作為飾演主角的哈里遜福特的最後一次冒險,毫無疑問光是這點就能吸引大家入場了,而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史蒂芬史匹柏竟然沒有親自執導,而是找來詹姆士曼格來為哈里遜福特完成他的最後一段旅程。說真的由詹姆士曼格來執導,或許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羅根》也是一部這樣類型的收官作,而就結果來看,《命運輪盤》真的很像《羅根》,他毫不掩飾展現主角如何遭到現實的層層打擊,在深知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的同時,又很想奮力在這個時代留下點什麼,《命運輪盤》可以說是整個系列最努力去挖掘「瓊斯」內心的作品,但此時問題就來了,《命運輪盤》真的需要拍得像《羅根》嗎?不否認「瓊斯」值得一個好好的謝幕,但是否需要這種類型的謝幕,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命運輪盤》努力想去做的,幾乎都不是《印第安納瓊斯》本身先前的特色。
首先《命運輪盤》將「瓊斯」設定成一個沒有目標、沒有依靠的獨居老人,硬生生讓「瓊斯」走向宛如羅根的孤獨之路,但實際上《水晶骷髏王國》時電影才剛讓瓊斯有了家庭,不免使人困惑;同時《印第安納瓊斯》系列一直都是走歡樂冒險調性的電影,但《命運輪盤》卻出面告訴觀眾,一位經歷四部歡樂冒險的探險家找不到冒險的動力了,這時候觀眾或許會有「你要不要聽聽看你在說什麼」的想法。
更加諷刺的是,電影擊碎了瓊斯繼續冒險的夢想,卻又想複製先前系列在冒險中誕出荒謬過程的模式及調性,這些一直都是《印第安納瓊斯》最大的特色,而到了《命運輪盤》也努力維持這樣的橋段,但卻沒有一個印象深刻,所有的玩笑都是可被預料、或是早就做過的,再配上故事中的瓊斯被塑造成沒有冒險的動力,這一切就讓《命運輪盤》失去了屬於「瓊斯」的魔法,即使乍看之下電影很努力複製出特色,但一點都不好玩不有趣了。
整部電影最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大概就是開頭和結尾了,因為大概只有這兩個地方讓我感受到冒險的感覺,尤其結尾時,我們能跟著瓊斯再次感受到冒險的神奇魔力,那段大概是唯一讓我真的跟這部電影產生連結的時刻,然而最後的結局卻又將眾人帶回現實,或許是更加快樂、也更好為未來留下發展空間的結局,但總是會讓我覺得都走到這裡了,為何不乾脆就做了的感受。不過電影最早的結局確實是瓊斯不會回來,並且藉機開啟新篇章,可惜內部反應不佳才未執行,但電影前段卻又看似是為了原先結局所打造,導致最後一切都變得普通,沒有太大的意義。
總結來說,《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單獨來看確實講了一個不錯的故事,然而電影的調性與核心,正好與系列互相牴觸,導演想藉機與現實呼應,如同現在的市場早就不屬於《印第安納瓊斯》,瓊斯在劇中與現實的對抗,恰好就是努力在這個時代繼續產出這個系列電影的窘境,最大的問題始終在於這個系列似乎不需要這樣類型的故事,尤其身為一個收官之作,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與質疑。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