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我把他抱在懷裡,看著他的臉,我滿腦子還是想著,我不想要小孩。」
去年,河瀨直美用《晨曦將至》訴說超越血緣的愛來詮釋未婚少女孕事與收養議題的衷曲,來自挪威的《忍者寶寶》,用詼諧輕快的節奏,來包裝女孩未婚懷孕時的心路轉折,最可愛的地方,是不時用女主角創作的角色「忍者寶寶」以及內心描繪的小劇場穿插對話,讓觀眾跟著他們的對話,更深入了解主角想法,一個懷有許多夢想、追求自由的女孩,得知自己懷有六個月身孕,已超過可以人工流產的時間,內心百感煎熬,對未來有小孩的生活感到迷惘,即便在抗拒當母親的過程中,還是去了解收養機構以及這個忍者寶寶可能面臨的未來。
《晨曦將至》中的片倉光,一開始也不想要孩子,但隨著她進到照顧中心,在過程中慢慢轉念,作為一名母親的溫柔,如果有能力也很想親自照顧孩子,然而迫於無奈最終只好把孩子交給別人扶養。
《忍者寶寶》相去無幾的劇情轉折,不同的是讓「父親」這個角色受到啟發,原本一位體液處處殘留、沉溺於性事卻又不肯結紮的渣男,住家牆上甚至掛著耶穌抽大麻的海報,某天恍如鬼影般的忍者寶寶前來開示他過後,讓他唐突的跑進女主家裡說我想要小孩,也許你會覺得這個角色轉折缺乏曲線,但藉由戲劇化的轉折預示著,由父權主導的社會正隨時代轉變,他或許是個爛人,不過他骨子裡的溫柔,也讓他負擔起父親的角色。
🌟總結
最後的結局令人驚嘆,甚至對於現在平權大部分時間只是口號的年代,顯得有些前衛。電影將「生」、「育」兩字解構,自古至今都認為這是同一件事,其實要承擔的重量截然不同,將孩子生下來後,要給他好的環境成長又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女主最後拋棄孩子的決定,確實脫離了道德框架,尤其對於華人社會更是如此,不過這正是我們這個社會要思考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主權,而我們深知這個道理,卻遲遲無法跳脫框架,這部電影也許是發展如此成熟的歐洲社會才能編寫的故事,但我期許這個風氣能夠擴展到世界上每個地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