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無處安放時該去向何方《性本惡》影評

如果說PTA前一部《世紀教主》探討當人的精神無處安放時該如何寄身信仰,那麼《性本惡》無疑是在這樣的信仰體系崩潰後,人的下一步去向甚至沒有任何的解方。如同電影一反類型常規,沒有一個衝突過後的重整再出發,在這個抑鬱糜爛的年代,你沒有必要再擡頭挺胸,只需要頭也不回的告別自己懷念的世界,漫無目的地繼續被時間推往前走。


電影幾乎百分百貼近原作者品欽的氣質。表皮上貼合後現代社會的描寫乃至針對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的洛杉磯流行文化環境,再到造型藝術都做到純粹極致。內裡則以光影曖昧和細節化的配樂、大量的呢喃碎嘴完美闖入一名刻嗨的落魄嬉皮士精神世界,大麻氤氳的飄飄然氣氛鋪面而來。其中,PTA最熟稔以剪輯技術將閃回交織在這段莫名的任務旅途,這不是在城市看一個角色的故事,而是看一個角色是如何拒絕成為一座城市裡頭的故事。


在這樣的罪惡浮世繪,通過一處處隘口,視野不斷轉換,都市成為危險深邃叢林,處處充滿危險和驚奇。處於其中,執拗的男主,他顛覆人群、商品和城市,以及它們所代表的價值。但在這樣的資本,快速貶值的流行文化、一切似乎都可待價而沽的世界,身邊縈繞著滿滿的功利思想,在這樣文明廢墟般的景象,一個抗拒充斥周遭生產主義的明白人又該如何顛覆孤寂。當男主角與亦敵亦友的大腳警官相視而看時,他們看透了彼此的通透,卻又無奈於這世界無法穿透的漠然,最終能做的也只是隱身其中......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性本惡》帶出的正是所有嬉皮士心底的真實聲音,沒人能真正在時代留下任何印記。與其與這龐大利益體系打一場永遠不會贏的戰爭,不如我們放下兵刃,致力於攫取當下時光美妙浮光掠影,寫一種疏離、寫一段只留存在我們私人記憶的故事。如同電影最後Doc和Shasta最終相聚在車里相聚的幸福結局,似真似假,其實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所有美好都是在過去。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