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影評《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摧毀你的往往是你最摯愛的


​​影評《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摧毀你的往往是你最摯愛的​

🏆​ 系列賣破1000億的反烏托邦經典《飢餓遊戲》前傳,用更細膩且有深度的劇情,補足正傳小說的世界觀,同時帶給觀眾複雜且動人的故事,《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見證傳奇的起點。​


​​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劇情重點】​

​​  主角史諾(Coriolanus Snow),意外被指派成為第十屆「飢餓遊戲」的導師,他必須透過指導「貢品」來贏得獎金和人生的未來,卻意外抽到來自最貧困的十二區,且毫無戰鬥技能的少女露西。面對這嚴峻的挑戰,他該如何幫助露西在競賽中生存下來?作為前傳故事,背景設定在殘酷遊戲的草創時期,並透過本作深入瞭解角色年輕時的故事,以及飢餓遊戲的世界觀。​


​​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必看亮點】​

​​✅​​新生代演員的詮釋和變化​

​​  本作補足了正傳中許多故事細節,也將反派角色史諾的人物弧線塑造地更加飽滿,讓讀者得以在瞭解飢餓遊戲起源的同時,也能理解史諾總統之所以會如此殘暴的背後故事。作為詮釋該角色的湯姆布萊斯(Tom Blyth),繳出讓觀眾驚艷的角色多面性,將他那迷人又高貴氣質的面孔,成功演繹出失意貴族的人物形象。接著能從他的眼神變化,真切體認角色從最初的真誠和善良,到對體制與人生的絕望和憤怒,再至最後為了自我而放棄僅存的愛,並最終黑化的人格。他將人物的特質都詮釋地恰到好處,尤其是他對勝負的執著和權謀心機的微妙呈現,演技表現出色,同時他與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也對其性格的轉變有間接加成的戲劇效果。​


​​  而瑞秋曾格勒(Rachel Zegler)飾演的女主角露西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她充分展現了角色的內斂和堅毅。特別是在呈現這位女孩的歌舞天賦上,她高歌的一幕展現了演員的實力,而最後那一絲微笑中的心疼,與史諾的心碎完美呼應。尤其是作為在劇中扮演舉足輕重的歌曲〈吊人樹之歌〉的原唱,彰顯歌聲在人類希望中的象徵意義,成為劇中富感染力又撫慰人心的一部分,並讓角色隱隱約約地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本作在精準的角色選擇下,不僅延續了系列的特色,也為故事注入背叛、憐憫和哀傷的主旋律,同時對劇本有關極權統治的探討,帶來引人深思的層次和反思。​


​​✅​​史諾總統的悲情成魔之路​

​​  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將「史諾總統」譬喻為〈星際大戰〉中的「黑武士」,該角色有著相同的象徵意涵,從良善到被迫走入險境,歷經人性轉折,黑化的原因和過程令人不勝唏噓,故事背後也涉及豐厚的社會和人性議題。本作將重點著墨在角色身上,透過人物心境的轉變帶出全片所圍繞的主題。電影細膩地刻畫史諾青年時代的曲折經歷和複雜心境,他在戰亂中成長、承擔著家族的責任,並在壓迫的環境下努力求生。儘管內心善良、懷抱遠大理想,但為了生存和幫助露西在競賽中取勝,開始使用權謀手段,這些行為一點一滴地侵蝕他的心靈。當他以為飢餓遊戲的關卡已經結束,卻發現人生也是一場飢餓遊戲。也因為體會過從高處墜落的痛苦,迫使他逐漸變得多疑和勢利,加上痛徹心扉的愛戀,最終走向黑化的道路。片尾當他再度穿上象徵權貴的紅色大衣,意味著他已走火入魔,並決心成為獨裁和冷血的政治家。電影用年輕史諾的心路歷程貫穿整篇故事,讓觀眾同情角色的同時,亦刺激對社會更深層次的思考,並對本傳三部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補足正傳的世界觀和細節​

​​  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筆下的小說〈飢餓遊戲〉,以24位「貢品」被丟進競技場內互相廝殺為背景,構建出包裹著反烏托邦與求生的世界觀。故事背後蘊含著對自由和反抗的精神,呈現了一種與當時社會和權力結構相對抗的主題。而本作巧妙地以前傳性質,無違和地擺進這龐大的故事線中,並藉由背景的「歷史性」彰顯出世界觀前期的面貌。不論是相對簡陋的競技場、老舊電視機的直播,還有頻頻出包的無人機,與光鮮亮麗且科技感十足的正傳遊戲相比,彰顯出巨大的差異,讓讀者或影迷體會遊戲的成長變化還有「都城」的發展。​


​​  另外,觀眾也能藉由這部作品補足正傳世界觀的許多細節和伏筆。看完整部電影後,揭露了史諾總統之所以痛恨第十二區,正是因為他與女主角露西曾經的種種糾葛,也深知當地人民的強韌個性。露西離開他時,也以要去採集慈菇(Katniss)作為藉口,然後逃往森林深處、人間蒸發,因此在正傳中只要提及主角「凱妮絲」,因為拼音和慈菇相同,便會勾起史諾這段痛徹心扉的回憶。而有關劇中的代表動物-學舌鳥,是他曾經背叛好友的手段,致使他對於這種鳥類產生複雜的情緒。加上女主角所創作的歌曲〈吊人樹之歌〉,沒想到歷經故事中的64年後,仍在第十二區繼續被傳唱,並成為反抗軍的歌曲,更加深史諾對這段回憶的情緒。其他還有為何史諾總統喜歡穿紅色的衣服、特別照顧玫瑰花園等等典故,都能補齊許多正傳電影中沒有被提及的細節,會讓影迷相當滿足。​


​​❎​​第三幕倉促但整體表現佳​

​​  整本前傳小說的內容量十分豐富,而改編成電影後的前三分之二劇情展現優秀的水準,只可惜電影的後三分之一表現則普通。在第三幕劇的故事裡劇本急轉直下,可能礙於電影的篇幅而加快劇情發展,致使醞釀史諾的黑化顯得有些不夠厚實,最後的結局也收得倉促、含糊。此外擔任學院院長的彼得汀克萊傑(Peter Dinklage),雖維持他在《冰與火之歌》的精湛演技,展現角色的複雜度和獨特魅力,不過戲份有限比較可惜。或許因為原作內容繁多,也要深刻描繪角色故事,故要壓縮在一部電影裡講完確實有其難度,即便片長已經長達158分鐘,但第三幕的完整性仍有些缺漏,節奏和架構不夠流暢通順。不過整體而言電影的表現已經值得稱讚,將史諾這位角色刻畫地非常細緻,藉由角色心境的描寫引領觀眾見證反派的誕生,同時劇中的諸多細節也與本傳相互連結,相信能滿足影迷的期待。​


💠​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評價結語】​

​​  根據〈飢餓遊戲〉前傳小說為基礎,電影改編地相當成功。不僅無違和地擺進這龐大的故事線中,並藉由背景的「歷史性」彰顯出世界觀前期的面貌,也用不同的角度深入史諾這位角色的成長和轉變。相較於本傳三部曲,本作更加黑暗且更以角色為主體,透過人物心境的轉變帶出全片所圍繞的主題,亦涉及豐厚的社會和人性議題。湯姆布萊斯(Tom Blyth)完美演繹了角色眼神與心理的轉變,詮釋出角色的多面性及角色弧線;而瑞秋曾格勒(Rachel Zegler)飾演的露西,其展現的歌喉和人物特質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儘管劇情後三分之一的節奏和架構有些缺漏、收尾倉促;但在精準的角色選擇和演技,以及對正傳世界觀的種種呼應和細節補充,不僅延續了劇情的魅力,也為故事注入背叛、憐憫和哀傷的主旋律,帶來引人深思的層次和意義。​

​​-​

🎬​上映日期:2023-11-17

​🎬​導演:法蘭西斯·勞倫斯(Francis Lawrence)

​🎬​演員:湯姆布萊斯(Tom Blyth)、瑞秋曾格勒(Rachel Zegler)、彼得·汀克萊傑(Peter Dinklage)、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

​​☀​​上述圖片來源出處:(圖/翻攝自IMDB、車庫娛樂之公開發布劇照)​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