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老狐狸》:金馬最大贏家的成敗分析


​​從金馬的最佳影片缺席來看,這樣的入圍結果印證了蕭雅全導演是一個並不多產且作者風格強烈的創作者,《老狐狸》在各個方面上盡善盡美,在時代感的美學下足了功夫,在音樂的琢磨亦然。但在一部「金馬」大贏家卻缺席最佳影片入圍的作品中,是什麼使蕭雅全無法跨出這個坎呢?​


​​首先,《老狐狸》在金馬60大量議題/概念先行的電影中可能難以在評審當中拔得頭籌,綜觀《石門》、《疫起》到《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幾乎都把當代的議題闡述過了一次,《老狐狸》自然難以突圍。​


​​二來,時代所呈現出的氛圍並沒有想像中的成功,許多台詞的「用法」和演員調度的技巧都不夠大氣且穩重,導致了影片最後成年的橋段產生了極大的斷裂性,因此個人認為尾段是本片的一大致命傷。​


​​不過,《老狐狸》依然可以看到許多蕭雅全導演過往的影子:一個為了利益奔波且不顧一切的富豪,遇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只可惜父子關係刻劃的並沒有《范保德》來的完善,影片也時常失焦在角色間的關係。因此,最佳導演獎更加證明了此獎項肯定了導功,並非更加全面性的大局。​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