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馬來西亞」的搜尋結果

2021年度十大電影

2021年度十大電影:寫在十大之前:在2021年,和2020年一樣受到了疫情而讓我們的生活不如往年,電影院也在今年關閉了幾個月。不過,今年依然也有金馬奇幻影展、台北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國際紀錄片影展、女性影展、酷兒影展、台中動畫影展陪伴影癡度過這不甚理想的一年。今年一共觀賞了502部片,包含劇情、紀錄、動畫、實驗長片和短片,也包含舊片和重看,那就藉這篇文一起回顧我的年度十大電影。1.《由宇子的天秤》(A Balance)年度最強日影,片名中的「天秤」是劇中的道德天秤,亦是導演在拿捏故事的天秤,150分鐘沒有配樂,卻有極短的體感時間,極真實的在影像勾勒出一個直擊人心深處的故事。2.《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Evangelion 3.0+1.0: Thrice Upon a Time)聖經等級日本動漫新劇場版,替庵野秀明的神話寫下近乎完美的句點,是一次史詩的收尾也是碇真嗣的成年禮,哭完了、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3.《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尤沃金提爾將當代社會的年輕人縮影濃縮於一部電影,用12+1個章節娓娓道來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的掙扎與理想,既輕盈又沉痛的爆擊觀眾的心臟,電影更是締造了數個屬於今年的魔幻時刻。4.《記憶》(Memoria)神秘主義的極致,阿比查邦獻給電影院感受派觀眾的一封信,《記憶》不奢求觀眾看懂,而是進到那靜謐的意境,體會那幾聲歷史中的乍響,繚繞於觀眾的腦海。5.《南巫》(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宗教與信仰、長輩與下一代,以創作者角度而言,這是張吉安的《童年往事》無誤,它利用一樁父親中降頭的故事,將神秘主義中的鬼神承載於故事之上,攝影再凌駕於敘事,最後再拋入大海中。6.《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Aida?)以一名母親的溫柔視角綜觀一場歷史衝突的大局,在成全與愛之間做出的決定,最終得到沉痛的結局,在一張張的面孔中,穿透的是回不去的傷痕 7.《豬殺令》(Pig)當《捍衛任務》遇上了《深夜裡的美味秘方》,這可以是年度最惡趣味的電影,但電影反其道而行,成了本年度最溫柔的電影,一次又一次的玩轉復仇電影的套路,成了用料理撫慰人心的廚師,而這一切背後也源自最單純的「愛」。8.《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駭客任務》系列的「最後的絕地武士」,集復古懷舊和創新大膽於一身,一再嘲諷當今好萊塢消費榨乾IP的行為的同時,卻又成功延續了母體後的故事,但再將故事格局縮小成了一個浪漫無比的新篇章,在拿掉情懷檢視之下,是今年最佳的IP續集。 9.《少年》(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今年或許不完美、但卻最有勇氣的電影。《少年》是一場抗爭中拯救生命的行動,但卻細細地藉由光影和剪輯替電影不足之處大大增色,致香港電影,香港人加油!10.《晨曦將至》(True Mothers)十分瑣碎,很溫柔卻也帶著一股沉重。光填滿了每一顆鏡頭,在光之下是愛,無論是血緣上的,或是超越血緣的,那都是無可取代的愛,影像賦予了電影強大且細膩的生命力,影像勾勒出的海亦然是賦予萬物生命之源。-十部特別提及:(不分順序)★《復仇之淵》(The Harder They Fall)★《自殺突擊隊:集結》(The Suicide Squad)★《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在車上》(Drive My Car)★《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Bad Luck Banging or Loony Porn)★《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邂逅在六號車廂》(Compartment No.6)★《鈦》(Titane)★《理大圍城》(Inside Red Brick Wall)★《天后主播法蘭西》(France)

Read more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金馬60預測得獎名單

本週六(11/25)即將迎來第6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依照往年慣例一樣進行得獎名單預測,除了有認為會得獎與私心希望得獎的,同時也會將個人心目中的遺珠給放進來討論,畢竟自己不是評審,無法知道整個評選過程,不過身為一個喜歡看電影的觀眾,多少還是希望那些有實力入圍、卻可惜無緣參與角逐的演員、作品能夠被更多人知道。 比較可惜的是,雖然今年是金馬60週年,但坦白說台灣電影、不論有獲得提名或是有被討論可無入圍的作品名單開出來偏弱,並沒有認真有金馬大年的感覺,幸好今年有幾部來自中國與香港的獨立電影參戰,馬來西亞更有《五月雪》角逐多項大獎,讓整體名單看起來不至於讓人失望。 下列名單是依據已經觀賞過的入圍作品去評論,多少會參考並綜合身邊朋友想法來預測得獎者,而在記錄長片與紀錄短片兩項,因為沒有機會觀賞所以就不列入其中,而就只是放上入圍名單。

Read more

不做功課就不能看的金馬大贏家《五月雪》?

金馬九項入圍大熱門《五月雪》上映後,該片導演張吉安曾經談論本片是「只能在異鄉溫柔的讀的給家鄉的情書」,這部穿越時空,從1969到2019的兩段式電影,展現了馬來西亞不能談論的禁忌話題:一場至今弄不清死者身分的大屠殺。侯孝賢與阿比查邦風格?其實拿侯孝賢或者阿比查邦來看張吉安最初是一種常見的宣傳策略,因為一個新導演我們往往習慣用名導的來描述以增進觀眾的興趣,尤其如果導演自己有表達對特定導演的偏好,那麼我們就更容易順著導演的指出的某種偶像來描述該導演的「優點」比如說有些人在張吉安的電影裡看到了侯孝賢的長鏡頭或是對遠景的著迷,還有這種對「童年往事」的留念,畢竟《南巫》他就直說這是改編自己父親的故事,其父自從被下降頭後就成了乩童,而張吉安其童年更有目睹過許多怪奇的往事,這就是為什麼其提到阿比查邦,在阿比查邦的世界裡,這些事情也很正常。但這種語言描述策略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如果導演真的脫離了他的偶像的影響,而越來越在其新作品裡展現他自己,那麼他以前那些被稱讚為像某些導演的優點就會馬上變成一種拘束,一個很簡單的原因是,張吉安年過中年才當導演,然而其除了本科是念電影之外,還是一個多年的廣播人還有戲曲人甚至是人類文化田野調查人,這跟侯孝賢野路子出身直奔片場或者阿比查邦裝置錄像到藝術電影的路徑有天壤之別,更多的帶有某種知識分子的色彩,這就是為什麼要論解釋自己的作品的能力,張吉安會比這兩位前輩還厲害,因為他是先深度的了解這些他拍攝的事物背後的強烈的因果關係,而非以一種神話式的或者是氛圍取向的策略來經營他的電影,你在他的作品裡面找不到什麼知識上辨認不出來的東西或者難以解釋的選擇。更詳細的說就是,張吉安的電影,是在試圖去理解他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乃至於那些超自然但仍然具有真實生活質感的事情,他在疏理這些事情的過程裡,發現了種族、文化、宗教等多樣元素的介入還有一個繁複的權力場域,而他所做的就是將其再現出來甚至是除魅化的,而這就是為什麼他在呈現超自然事物,比如說白皮膚的小鬼,或者是被困山洞的珂娘時,一切都如此清晰且可見,彷彿人神之間的界線就像各種種族、文化、宗教等多項差異那樣是可以跨過的,其中沒有任何「跨不過去」的事物。就像他父親告訴他的,他並沒有當乩童的天份。張吉安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以致於當他在自己的電影,無論是《南巫》或者是《五月雪》時,比起「他扮演的對象被再現」這件事,更重要的是去「再現對象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他真正強調的,不是這些具有差異性的馬來西亞多元文化,者神怪傳說,從他這個馬來西亞華人看來有多獵奇多刺激,而是他們處在什麼樣的社會關係網之內。然而到了《五月雪》,《南巫》的「懸念」則成了一種「留白」,這裡有了「跨不過去」的事物。「從小我在外面玩太晚回家時,婆婆就會恐嚇我,你再不聽話,『513』就把你吃掉!當時我以為那是一個怪物還是什麼。」513首先以怪物的身分進入張吉安的生活,而他至今所做的一切都在試圖理解它。《南巫》到《五月雪》的性別延續與策略轉向在《南巫》裡面,延宕在整個故事的事件首先是一名女性阿燕的丈夫阿昌莫名生了怪病,甚至會吐出鐵釘,就醫無果下,不信神的她只好尋求馬來西亞上各種宗教與儀式,來試圖拯救丈夫,那是華人祭拜版的拿督公,是歸化為伊斯蘭解降師的暹邏師父,也是山洞裡的珂娘,珂娘從中國而來,被馬來巫師愛上,強硬施法使其留在這裡,並最終接受當地服飾紗籠,有別於外界謠傳其脾氣不好,她幫助了同樣身為女性的女主角。在這過程裡觀眾也會對宗教與儀式產生思考,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之地,你根本不知道你惹到什麼超自然力量,而這些超自然力量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比如當珂娘要阿燕把其丈夫阿昌平日喜愛祭拜的拿督公與其衣物沈入大海時,我們便看到了某種女性超自然力量,對男性超自然力量的反擊,拿督公的乩身講話暴躁且憤怒,而珂娘溫柔且平靜,阿燕則聽從其指示,來到丈夫被下降頭的大樹下,拿起馬來西亞的儀式劍大喊:「我不怕你了!」儼然已從這一切混沌裡站穩腳跟,不只是對降頭鬼或者背後下咒者,還是對這一切反覆跌宕的生活,包括體現權力競逐的語言政策,我們不能忘記在電影設定的1987年,去年入獄的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也曾在惡名昭彰的「茅草行動」說道,他不會收回馬來短劍,直到上面沾滿華人的血。其實如果真的要替張吉安這樣的奇幻恐怖電影尋找一種近親來比附的話,更像是威廉·佛雷金知名的恐怖經典《大法師》,因為本片同樣也是一名不信教的女性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才慢慢從相信科學逐步皈依天主教信仰,所以擺在她面前的是「信與不信」的問題,而在馬來西亞這個地方,多元種族、文化、宗教的相互衝突與相互影響體現在本片裡,你完全無法只依靠一種力量在此求生存,伊斯蘭文化在馬來西亞的主流化一方面成為穩定馬來西亞政治的基底,另一方面其對其他文化在本質上的排擠也妨礙了馬來西亞的共存與團結。這就是為什麼張吉安需要拍《五月雪》,在這部片裡,他試圖更加逼近一切的起源,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一切的種族、文化、宗教的衝突。今年《五月雪》是轉向,也是一種回歸,因為早在2018年的《義山》這部短片裡,張吉安就以女性為主角,展現中國戲曲與義山亂葬崗之間的並置,而時序上,《南巫》發生在1987年,該年政府大規模逮捕異議人士並施加酷刑以噤聲人民的「茅草行動」實際上是1969年的「513大屠殺」的延續。但是513又從何而來呢?張吉安進一步的追問時,他找到的是狼牙皇帝,還有狼牙皇帝這部電影的編劇,東姑·阿布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他又是誰?他是馬來西亞開國元勳,而他父親是吉打蘇丹國王在《五月雪》裡,乍看只涉及了兩個時空,但實際上你會發現,馬來西亞一切都在片中出現的文本裡,不斷的溯源,如同片頭所放置的馬來紀年裡面寫道,控制麻六甲港口的明朝皇帝因為要讓麻六甲王朝的蘇丹臣服,而生了痲瘋病,最終只能藉由喝蘇丹的洗腳水來道歉才能獲得治癒。換言之,馬來人,曾經拒絕中國的統治而不願屈居於他們之下,然而馬來人掌控的政權在未來的某天成了當年他們反抗的壓迫者,因意外飲血而成為嗜血的狼牙皇帝,這是張吉安置於片中的批判。至此可見,張吉安的《五月雪》與思想不只是為了華人受害者的權益,還是以馬來西亞為主體性在生長的,否則他只需關注與展示華人離散史的部份即可。但是不知道上面這些就不能看《五月雪》嗎?從女性入門的共情不需科普可能是吃了上次《南巫》票房慘澹的虧,電影裡,《五月雪》這次在字幕上不只寫出許多細小聲響是什麼,還幫一無所知的觀眾科普裡面的各種物件或者標語,可以說非常貼心。而這也體現了馬來西亞是一個種族宗教文化的多元之地,這些多元造成了觀眾在知識上接受的隔閡,甚至因此而不敢接近這部電影。然而我認為本片有很多你不需要先去科普,不需要先查資料也能看懂的東西,甚至我認為這些東西,甚至是張吉安在電影裡做的最好的東西,是這些東西讓觀眾看完《五月雪》之後被為之吸引而跟著去查詢片中的歷史脈絡,自行拼湊這一切來龍去脈的隱含細節。我們不能夠把《五月雪》看做是張吉安這一生的文史報告,更不是一篇影像論文。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感受的是片中角色的處境,比如萬芳飾演的阿英,她作為一個女性從小就和身為娘惹族的母親受到爸爸的打壓與邊緣化,只因娘惹意味著沾染了馬來文化的不純華人,當哥哥被爸爸帶去給拿督公祝福時,在教室被其他學生霸凌的她,在被母親牽去給父親後,不只沒有受到安慰,母親給父親的,她那被同學弄髒的衣物還被父親嫌棄而不拿給拿督公祝福,即便母親提著飯菜過來。而當父親帶著她的兄弟去大華戲院(Majestic Theatre)看《負心的人》時,她只能夠被留下來跟母親一起看戲。多年以後,失去了父親與兄弟的阿英,決定踏上旅程尋找父兄的屍骨,這時電影已經演了超過一半,觀眾也與她一起透過不同的鏡頭語言,來到2018年的當代,外頭世界好像已經擺脫歷史,然而其中仍有事物在騷動。張吉安在處理《五月雪》時,透過片中權力最低下的女性來做為倖存者,讓觀眾體會到她們的艱難處境與深沈哀傷,阿英與其母親在513中活下來,而母親餘生都在尋求其父親還有兄弟的屍骨,這就是為什麼時空一跳後,作為成年女人的阿英被憤怒的丈夫灑金紙並咒罵她就跟她的神經病母親一樣找墳找到死好了。在此,一個本該和樂的家庭卻被切成兩部分,只因為一方缺乏了另一方的記憶,他們不像觀眾,與阿英一起感受過那一晚「跨不過去」的恐懼,那是突如其來的槍響與悲鳴,是視域之外的死亡與暴力,她與母親,還有那些同樣失去家人的戲班子們,在戲臺後感受那隔一層廉幕的大屠殺,如同世界各地的觀眾坐在電影院,隔著銀幕,不斷接近,並思考著這一個異樣的時空,那種出自於人,卻超乎於人,不斷揮之不去的恐怖還有傷痕,絕對不只馬來西亞的513事件,而目睹者自此無法與未目睹者生活在同一個位面上。正如阿英的丈夫先是用柵欄把家圍起來,又在抓到阿英偷偷搭他妹妹的車要前往義山雙溪毛糯亂葬崗時,一邊咒罵一邊拿菜扔她們一樣,性別在此用來作國族分裂的隱喻,一個家因為這樣不再和諧,但這種和諧並非難以解決,只要其中一方不要用自己的「看不見」否定另一方的「看的見」即可,這種「看不見」與「看的見」的差異,進一步呈現在阿英終於抵達的墳場那裏,她不知道她的家人是否真的在這裡,這就是為什麼她的第一站還是得去大華戲院祭拜父兄,因為她知道他們死在那裡,同時觀眾也藉由張吉安的電影看到那台載走滿山屍體且一路滴血成溪的卡車,進一步暗示還沒徹底死去的弟弟在車上的最後煎熬。而阿英,最終遇見了穿著戲服的女鬼,這是片中另一個與阿英家有關係的家庭的母親,她也在513中失去了自己的母親甚至是她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麼隔這麼多年她還穿著戲服。在張吉安的電影裡,女性地位的平等與種族乃至於文化甚至是宗教的平等是同樣重要的,對張吉安而言,過去無法藉由遺忘而克服,這條路終究是走不通的,而如果最被打壓者都能支撐下去持續前行,何以政府要用各種理由推托追尋並展現真相的「團結責任」?《五月雪》確實不是控訴,而如其所言是情書這封情書說的是「是時候帶起那些被遺留在過去的孤魂野鬼,還他們真實容貌,一起走向未來。」義山的亂葬崗不該繼續是亂葬崗,政府應該公開相關檔案,協助家屬一起還原真相,並讓他們找到家人,以利馬來西亞真正的團結,這就是馬來西亞人張吉安而不只是華人張吉安透過本片想說的,他在本片展現了馬來西亞不被看見的過去,然而這卻不該是終點,因為終點必須由整個國家上下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實現,這就是張吉安寄寓影像的情感,即便馬來西亞不是刪減就是拒絕他這些關於馬來西亞的作品在本地上映,他也要將這超越時空的情書在世界讀出來,為了走不出來的馬來西亞。 

Read more

2023金馬最佳原創電影歌單 這首壞到掉出榜單!

音樂與電影常常是相輔相成的,音符與畫面的搭配凝結的時間,最美的畫面就存在那一瞬之間,每年金馬獎項之中,有個備受關注的存在,它為電影而生,卻又常常獨自發展出自己專屬的故事,這個獎項就是「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電影原創歌曲的獎項,從第一屆金馬獎就是必須的存在,隨著時間的脈絡,有不少的獎項被取消,而「電影原創歌曲」則是因為沿革而區分為更細項的「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以及「最佳劇情片配樂」(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兩個獎項,1983年第20屆的金馬獎,因為電影《搭錯車》中,首首爆紅的歌曲如〈酒矸倘賣無〉、〈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誕生了台灣第一張的電影原聲帶,捧紅了當時的歌壇新人蘇芮,至此電影與音樂的關係更加緊密。許多為電影而創作的歌曲,也成為了傳唱度極高的暢銷流行歌曲,霸佔KTV的榜單多年,包括〈不能說的秘密〉、〈那些年〉、〈小幸運〉等,即使有些作品未能在金馬獎項中拔得頭籌,在粉絲心中仍舊佔據了專屬於那個整時代的念想。2023年金馬邁入一甲子,而今年的入圍歌曲也是首首經典,在公布獎落誰家的前夕,以下歌單可以先收藏起來。  ●〈親愛的對象〉-《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電影主題曲 

Read more

金馬60片單介紹

金馬60在今年讓國內外都看見它的堅毅與耕耘,即使少了大部分的中國電影,卻有更多東南亞地區、香港地區的作品得以被看見。回歸藝術本質,我們得以培養寬容的胸懷去欣賞不同國家,用屬於自己的脈絡、聲音、視角去陳述屬於他們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Read more

《五月雪》:論513事件之影像化必要

​​貌似是《悲情城市》式的對歷史回望,但缺乏侯孝賢在情感上的克制,前後兩個章節中無法取得調性的統一性,更無法克制創作者本身的主觀性。當創作者在處理如此龐大的歷史創傷時,若非為《辛德勒的名單》將重心聚焦在歷史人物上時,人物情感就容易形成一具空殼。​ ​​對我而言,《五月雪》就使人物成了承載創作者本身投射情感的載​​體。​​在《南巫》中的魔幻寫實依然可見一斑,但當張吉安更加施力於事件本身時,人物的刻板化即自然而然的形成,成了影片的一大敗筆(第二折的過度用力和感性)。​ ​​不過,張吉安依然在導演調度和視聽語言上下足功夫,展現其影像功力,幾顆長鏡頭和橫搖的使用都讓人印象深刻;他親自操刀的配樂也適時的點綴、襯托影像本身​​。​​不過難以掩蓋的是,張吉安導演無力控制整個龐大的歷史傷痕,進而使影片的斷裂感成為頗為嚴重的問題。​

Read more

【影評】《富都青年》: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的活

《富都青年》由李心潔監製,王禮霖編導,吳慷仁、陳澤耀、鄧金煌、林宣妤、周雪婷主演。本片入圍第六十屆金馬七大獎項,並由吳慷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與法師在會客室的對談,是全劇的最高潮。吳慷仁在這一場根本演技大爆發! 故事講述兩個無血緣兄弟 — — 阿邦與阿迪,因無身份證之故無法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藏於富都的破舊老社區中苟且偷生。聾啞哥哥阿邦,在市場謀生,任勞任怨;衝動弟弟阿迪,行非法勾當,想早日離開富都。社工佳恩熱心幫助兩人取得身份證,然而,猝不及防的意外卻讓兩人遠離嚮往的日子,走上末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