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花漾女子 : 女孩內心的恐懼

「男生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想交一個女性主義者當女朋友,因為那看起來很酷,但一旦提到結婚...妳知道的,他們只想要一個好女孩。」

在看電影前就聽聞了多數人對本片結尾的負評,不過說真的,我並不討厭這個收尾,甚至還覺得它跟整部作品超搭的。看完全片後,說是我今年目前看過最棒的女性電影都不為過。戲裡沒什麼辛辣血腥的復仇,就單純地女性鬥智就令人愛的要死,完全突破了我對女性復仇電影的認知。


本片是以2015年的史丹佛性侵案為雛型改編而成,當時的男性加害人不僅輕判,其父親甚至在法庭上聲稱「只是20分鐘的行為」,可這二十分鐘對女孩來說,卻是一輩子的傷疤。戲裡凱西與妮娜在歷經性侵後,人生就此停滯,一名成績名列前茅的女孩,莫名地從校園生活中消失,沒人在乎。那加害人呢?第一名畢業,十年後,人人都還記得要參加他單身派對,加害人前程似錦的人生呼應著現實法官判決裡的「前程似錦的男孩」,此也是英文片名《Promising Young Woman》(直譯:前程似錦的女孩)的由來,諷刺著電影情節跟現實。


最令我感到噁心的是艾爾門羅那句「男性最大的惡夢就是被扣上性侵犯的帽子」,那女人呢?女人的惡夢又是什麼?莫過於如我上所述,成為被人遺忘的受害者。


此外,戲裡也呈現社會上對女性的各種不友善及性侵案的共犯結構,從言語騷擾、蕩婦羞辱及夜店撿屍皆有。這一切非個案,它是已經僵化的文化型態,儼然成為了男性認知中的淺規則。電影裡各種樣貌的男性都有可能遵循而行,而女性卻無從得知誰是最有可能的加害人,像是萊恩這樣的角色,看似無害,但卻是性侵案的共犯,事後用「我們當時還年輕」來搪塞。他與艾爾門羅一樣可惡,且也是現實中存在的角色。


電影中的共犯結構裡,不單是只有男性,連女性都是助長歪風的一分子,那類人清楚這種遭遇的後果,卻對他人的遭遇視而不見。在我看來,她們的造成的傷害不亞於男性。玉石俱焚的結尾看似不完美復仇,但這樣子結局也提醒著人們勿忘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暴力枷鎖,也勿忘那些男性的惡行。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