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聲浪最高的法國片無疑地就是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的《墜惡真相》(Anatomie d'une chute)了。本片從法國坎城影展拿下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並成為史上第三位女性導演獲得此獎項後,便開始在大大小小的影展中抱走許多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等,因而帶進了破百萬人潮的票房。
畫面從一場悠閒的訪談開始,女主角——桑德拉以她作家的身份在家接受訪問,而樓上的音樂愈來愈大聲,導致她們被迫中斷對話,送走客人後,他的兒子帶著狗去散步,沒想到回來時發現自己的父親躺在雪地中已無呼吸,這時鏡頭往上拍了頂樓打開的窗戶,給了觀眾第一個線索,緊接著,整部電影聚焦在一年後的法庭審問,究竟他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呢?
在法庭裡,許多鏡頭都以男孩的角度觀看,使用從較低的角度拍攝大人們的對峙,以手持鏡頭添加實境感;但有時失焦有時看著無關緊要的群眾們,隨著檢察官、律師和桑德拉的對話,交錯剪接男孩對父親墜落的想像,是父母的肢體爭吵又或是選擇性的跳樓,都從導演對鏡頭的抉擇看出不少訊息。
而在審問中最重要的一場戲——父母在事件發生前一天爭吵的錄音。重現過去的畫面取代想像,而在最暴力的結尾切回人們在法庭聆聽的表情,充分感受到劇本的張力;更不用說女主角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在這場戲的力道。整部電影她都散發出真誠的態度,以母親、作家、妻子的角度,擁護兒子或是和丈夫爭論著工作、對孩子的內疚、家庭的犧牲,又甚至是在家裡該說法文還是英文,都讓觀眾們帶起了許多的對談,只能佩服導演和另一位合作編劇撰寫對話的能力。
其中,本片最值得討論的話題之一就是在審問裡的真實性。女主角是一位作家,又總是從她自己的生活中取材寫成小說,不巧地在其中一本作品裡有密謀殺害丈夫的情節,更為虛構對上真實的討論添加混淆。男孩問,如果不確定什麼是真實,是否要假裝,而社工回答:「你是要做出一個決定。」似乎在說審訊裡,「真實」已不是重點,而是你決定了什麼才是真實;緊接著男孩在法庭裡提供證詞的戲,交錯重現著他和父親精彩的對話,以及頓時對這場悲劇的領悟。
另一個亮點肯定就是那隻狗——梅西,在許多家裡的戲中,甚至會以低又晃動的狗狗視角運鏡,其中一場戲他甚至要假裝生病,躺在地上並將舌頭掛在嘴邊,從眾多場戲感受到他和這個家庭的連結,並和其他人類演員們有著同等的存在感,讓他也在坎城影展中贏得狗狗金棕櫚獎的榮譽!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