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動畫」的搜尋結果

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揭露日本 IDOL 暗黑養成錄

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揭露日本 IDOL 暗黑養成錄(攝影/許雅閔)日本擁有廣大的影視消費市場,如果從日本流行的血型論來看,極有可能與本地泛A型人格相關聯,追根究底,零用錢機制扮演著重要角色。兒童習慣以自己的零用錢購買喜愛物品,自小便養成了以實際行動支持所愛的習性,而從中衍生的各類書籍、電玩、動漫畫乃至影視作品,因為擁有廣大市場作為號招,長年相互影響,相關傳媒也建立了深厚的跨界合作關係。這次要介紹的兩部作品,不僅因為高人氣而實質的從紙本躍上影音平台,故事內容也深究電視和廣播特性,以粉絲和作品角色及媒體的糾纏牽連,勾住視聽眾的心。 粉絲至上。看《我推的孩子》IDOL之死  《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為集英社於 2020 年開始連載的漫畫作品,累計發行量於今年突破 1,200 萬冊,並於 4 月改編為動畫上映。作品名稱《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乍看之下令人匪夷所思,如果瞭解日本 Idol(註:アイドル,指稱粉絲對其抱有戀愛情感的藝人)次文化用語「推し」(註:粉絲支持的 Idol,名詞),以及廣義語境下的動詞「支持」之意,即不難推測出故事圍繞於 Idol 世家兩代以及他們與粉絲之間的相愛相殺關係。(翻攝自 X/Twitter)粉絲文化透過傳媒的無遠弗屆,將 Idol 推上人氣浪尖,卻也同時也造成 Idol 的身心困擾。本作第 6 集便從劇情推演,挖掘了 Youtube 和 Twitter 等自媒體如何強化網路負面攻擊的力道,進一步將 Idol 推上自絕之路。由於《我推的孩子》黑暗的故事情節,與三年前 NETFLIX 真人實境秀《雙層公寓》(テラスハウス)木村花的遭遇高度相似,推出後引來了木村花母親的關切,指稱:「(略)...劇情描述的戀愛實境節目形式和問題,以及劇組遭遇的種種,擅自取用了我們先前對媒體陳述的採訪內容。這不是誰先誰後或是故事內容的問題」。然而她的發言意外地引起了《我推的孩子》部分粉絲的擁護,以非理性的文字進行攻擊,短時間成為熱門網路話題。《我推的孩子》以 Idol 為主題,結合了電視圈幕後秘辛以及多項文化禁忌,無論在動漫圈、線上線下媒體或真實世界,都造成了 Idol 現象再現,相當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於台灣的 Netflix 平台搜尋觀賞。

Read more

宮崎駿動畫進軍法國 飄洋過海魅力不減

封面資料來源:Club Dorothee Plus - Kultt看著宮崎駿新作《蒼鷺與少年》已在日本悄悄上映,法國才剛歡呼著新公布的上映日期。即將在11月1日進入電影院,從各家媒體看見如此的高聲宣揚,不得不佩服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的魅力,或者是法國人特別喜愛動漫?在法國,八零、九零年代的人都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節目叫《Club Dorothée》,像是台灣人熟悉的《七龍珠》、《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都曾經在這節目上播過,究竟這是什麼樣的節目這麼熱衷於日本動漫呢?原來,一開始只是一個新的兒童綜藝節目,包含玩遊戲、教育、音樂影片等,但基於電視台要求一週20小時的節目長度,製作公司不得不想辦法找新的影片來填充。在當時,美國動畫是大宗,但因為法國製作公司不夠大而美國動畫又太貴,所以他們轉向了當時較便宜的日本動畫,因而意外地使日本動漫熱潮在法國萌芽。相較於當時的德國和英國,播放的日本動漫都選擇了適合親子觀看的美式經典故事,像是《湯姆歷險記》等,而在法國,在沒有太多的審查下便開播了各式的動漫,但也因為這個獨特的契機,讓法國人的童年充滿了更多樣性的觀看內容。 不同於美國動畫,角色取向的日本動漫似乎更深得法國人的心,像是社會議題、生與死、日常生活、或是初戀等主題更能和人產生情緒的聯繫。但在當時也有不少的批判聲,像是在《七龍珠》中,太過強調暴力,某些片段被批為太過血腥,不適合兒童觀賞,也帶起了甚麼才算是「暴力內容」的一陣討論。不論在當時引起了多少的爭論,都無法否認這個兒童節目奠定了日本動漫在法國的地位和影響,從1987年開播到1997年結束,十年間播送了無數的動漫,使日本文化在法國綻放,直到今日,他們還在翻拍動漫改編的電影和影集,像是2018年的《城市獵人》和即將推出的《貓眼三姐妹》,除了影視之外,更是為每年在巴黎舉辦的日本博覽會奠下了基礎和人潮。

Read more

溫馨感人的動畫電影《漁港的肉子》

Read more

《蒼鷺與少年》中的「戰爭」、「歸屬」與「和解」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官方臉書《蒼鷺與少年》電影劇照

Read more

重新體驗一次赤子之心,找回最出的單純

圖片來源:海鵬影業官方臉書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每當我們在現實中受了傷、遇到挫折,或許看一下當年最打動我們的故事,這些電影的道理很簡單,但是每一次都能帶給成年人滿滿的治癒,推薦以下兩部作品,陪你一起故事治癒身心。 ●《親愛的童伴》

Read more

影評《蒼鷺與少年》故事到底在講什麼?意涵解析

​​影評《蒼鷺與少年》故事到底在講什麼?意涵解析​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暌違近十年的動畫電影。雖然因為故事艱澀隱晦、不易理解,在日本獲得非常兩極的評價,但其在日本完全零宣傳,沒劇照和預告的方式悄然上映,卻締造出不錯的票房成績,已經是影史上的紀錄。以下試圖用自己的理解(腦補),引導更多人欣賞這部作品↓​

Read more

考察《蒼鷺與少年》15個象徵意涵|有雷Q&A

考察​《蒼鷺與少年》中的15個象徵意涵|有雷Q&A​ 🏆​本片被譽為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從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同名著書〈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中獲得極大的啟發,但電影看下卻是過於難懂艱澀?不知道故事想表達什麼?有關《蒼鷺與少年》劇中各個象徵的解析和寓意,這裡試圖整理成Q&A↓​

Read more

《蒼鷺與少年》:相信者的寓言

宮崎駿曾在《風起》當中說過,每個藝術家都應該要留給自己十年的時間——如今,十年過去了,宮崎駿認為的「藝術即詛咒」終究回到自我本身,並催生出了《蒼鷺與少年》這樣終究會引起兩極化討論的作品。對於是否理解《蒼鷺與少年》對我而言從來都不是首要目標,《蒼鷺與少年》證明了吉卜力和宮崎駿都在夢想垂死的邊緣掙扎,即使充滿著過往的影子,但《蒼鷺與少年》提供的是全新的體驗——一則「相信者的寓言」。 在《神隱少女》中,我們可以透過符號的堆砌進而理解整個世界觀的運作手法;但到了《風起》,宮崎駿則將夢境的概念引入其中,讓夢醒和夢碎存在於一念之間。然而,《蒼鷺與少年》很有可能只不過是另一場夢。在電影裡面對於高塔的爭論便成了「相信與否」成了故事成立的要點——若一切是事實,也會被淡忘;若一切是夢境,那便能解讀為年邁的創作者對於未來的惶恐不安,進而成了「托夢」的程序之一。塔主和真人都不過是宮崎駿本人,真人在夢境中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卻不願傳承,寧可回到殘破不堪的舊世界,對於一個年邁的創作者而言是再動人不過的一件事。當一位創作者經歷戰爭、母親之死、金融海嘯等事件依然說得出「回到原本的世界」的那一刻,就顯得格外動容。

Read more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審美疲勞的過渡創作

​​將前作與本作聯映觀看得到最大的結論並非讓前作增加對《穿越新宇宙》的連結性,而是凸顯《新宇宙》的視覺美學是如何拿捏的恰當。在叛逆的套路中看穿了蜘蛛人的英雄旅程,並有效的透過漫畫的翻閱感來達到 2D 和 3D 角色在銀幕上的平衡性。當同一群主創獲得了前作的成功後,更能看出續作是如何不知節制的視覺轟炸觀眾。​ ​​從《蜘蛛人:無家日》就能看出漫威本家對於 fan service 的重視以及所謂彩蛋文化如何扼殺創意本身,但《穿越新宇宙》在看似玩出一套失控多重宇宙的套路中,卻迷失了以角色為本的故事。當然,從話語權的切換就能看出本作試圖透過不同蜘蛛人的宿命來加以闡明身為英雄的命運,但這又真的是所謂的突破嗎?當所謂的掙脫枷鎖只不過是看著銀幕上幾百個蜘蛛人塞滿整個畫面,展開一場漫長且絢麗的逃亡。​ ​​這樣的後果便導致本片成了一場極度疲勞的美術雜燴,看到更多創作者的自我致敬、對其他宇宙的連結與致敬,打臉了前作那個以彩蛋當作揶揄套路的反套路手法​​。​​當蜘蛛人2099只不過是一個闡明劇情的反對方,而缺乏實質的威脅性時,那我們又何必在乎銀幕上的打鬥場面呢?倒是斑點這個作為前作遺留下來的邪惡勢力還更有意思。​

Read more

《鈴芽之旅》:後311的療傷

新海誠的愛情線恐怕依舊無法輕易說服人,但他似乎也在《天氣之子》的兩極化後明白了這點,將這份情感擴寫成具贖罪性的情感,而非《天氣之子》當中充滿中二病的稚嫩愛情,也不是《你的名字》中被高概念牽著走而讓人摸不著頭緒就愛上彼此的關係,《鈴芽之旅》是災難三部曲的終章,新海誠將災難背景設在了311大地震,相較前兩部作品更能夠引發觀眾共鳴。

Read more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