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療癒」的搜尋結果

《我們的藍調時光》:共同交織一首名為人生的曲

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旅遊度假小島,自然景觀壯麗,田野風光也令人驚嘆,但《我們的藍調時光》將故事放在島上的居民,地域特色反倒為他們的生活下了結界,有的迫於生計離開、有的安然留下,也有的急欲遠走……。沒有俗爛地販賣島嶼風光形塑浪漫,而是踏踏實實的把這些市井小民的抑鬱的「不得不」攤開,再用樸實的溫柔包覆著。聽聞18-20集很好哭,我特意拉長了觀看時間,給最後的篇幅,因為說真的,我捨不得和這群可愛的人們道別。眼淚倒也不是18集才後知後覺的跑出來,擅寫群戲的盧熙京編劇早已用前面10集的篇幅,邊說故事也編鋪陳後頭每個角色更深的恐懼。同時,他也極其耐心與細緻的燙熨因畏懼而產生的皺褶,讓觀眾與濟州島的這些人,都徹底的療癒。我最喜歡的篇章是英玉和英希的故事,說真的我最怕有關特殊生的題材變成了消費或神格化(詳情請左轉《#我是遺物整理師》劇評),幸好這部分沒有出現,只能說盧編真的太敢挑戰難寫的題材了!神秘又富有風情、處處留情但也毫不留情的英玉,始終無法丟棄的軟肋就是她的唐氏症姐姐英希。跟著英玉時時緊盯、迫切擔憂的眼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唐氏症人士的努力融入社會卻經常被拒絕的窘境,還有像英玉一樣想逃離姊姊卻逃不過自己心裡那關的家人。想切除關係的不只英玉,就連最講義氣的恩喜,也有想和好友美蘭絕交的念頭,才知道原來自認無心的舉措或話語,可能把別人的心臟轟出一個走不出的牢籠。無心,至少說開後還能被諒解。那有意為之的呢?就像東昔那始終不解釋、不辯解、不道歉的母親姜玉冬。東昔的憤怒一路延燒,就算眾人勸說他還是要繼續氣氣氣,但他也不是個心中只有憤恨的人。在他望著宣亞的時候,這個鐵漢的神情有一片溫柔而平靜的海域,前提是沒有碰上他母親帶來的冰山與波瀾。在母親最後的日子,東昔慢慢看見了他未曾理解過的母親。她自幼家人早逝、年輕守了寡、孤苦無依、文盲、靠著再嫁當妾養活自己和孩子。她覺得能讓孩子吃上飯、上學就行,對孩子的傷害根本意識不到,擱著自身局限,覺得這就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所以母親說,若能投胎想到有錢人家當孩子,在可見的日子裡再無苦痛與分離。生命是平等的,每個人要想幸福的願望、各自的努力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尊卑,只是出身機遇不同,起點不同,命運不同。最後,站在死亡的墳墓前,生命再次平等。所以,玉冬要死了,仿佛我們的人生到了盡頭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在有限的生命中盡自己所能折騰一番,最後老、病、死。姜玉冬,就是芸芸眾生,身子佝僂卻眼底有光,在生命的尾聲對人生探問。盡管每個人都渴望愛和安慰,但一直心懷怨恨的東昔,在母親臨死前,是很難做到看到母親的一生,並心生痛惜的,那個卑微無能的母親也無力做到母子間積怨一生的和解,是悲憫的作者幫東昔看到了、做到了,並完成了完美的和解,並因此安慰了眾生。《我們的藍調時光》以不失寫實的筆調,摻雜著善良的浪漫。小人物的生活波折和坎坷總是如影隨形,可能是朋友一句無心的貶損,也可能是媽媽一次失誤的選擇,還可能是再別青春後的判若兩人,現實的大刀狠厲地劈斬向所有人毫不留情。因為是所得無幾的普通人,所以對每一次失去的傷痛都更加銘心刻骨。但或許是盧編的慈悲,讓每一個傷口都縫合,每一顆眼淚都落地,扭扭歪歪地譜寫著生活之歌,四季如梭、五味雜陳,恍然間濟州島混著魚腥味的空氣,飄飄忽忽的竄進鼻腔,就轉為了藍色大海的味道。粗糲的生活顆粒感,是提醒我們一步一步的去感悟它的無常與平常,當回憶或意外匆匆來襲,那都可能促成下一次的花期來臨。

Read more

《舞伎家的料理人》舞伎與料理交織的空氣系日劇

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治癒系漫改日劇,演繹出優美舞伎與樸素料理交織的溫度。✅平凡卻又暖心的料理   這是一部暖心的日劇,除了能從這些女孩身上得到滿滿的鼓勵,當然也少不了那看似平凡卻又美味的美食。主角「季代」總是帶著愉快的心情和溫暖的手,做出一道又一道充滿溫度的料理,用溫馨恬淡的滋味治癒在祇園闖蕩的女子,成為大家最溫情的心靈雞湯,可謂「舞伎包裝之下的美食番」。她的食物不是特級廚師的神級美食,也不是精緻高級的分子料理,而是簡單平凡的家常菜;但正因為如此,才格外讓人安心,彷彿施了魔法療癒了所有人的靈魂。✅守護大家的溫暖笑顏   劇情的主軸在描述一群女子的夢想和成長,主角的正面心態更是故事的核心。季代離開家鄉到京都當舞伎的學徒,雖然經過幾個月訓練後被判定不適合當舞伎,但因緣際會下卻成為這個家的「料理人」負責大家的三餐。季代並沒有因此產生負面的想法,反倒是很高興能繼續陪伴著好友小堇,用食物的力量默默在身後支持她,這樣的心態非常可貴。劇中的『媽媽』形容她像是門前守護神「阿多福」的存在,總是笑嘻嘻面對一切,用笑容守護屋簷下的大家。✅各自不同的成長故事   除了轉任料理人的季代,以及把握每分每秒練習並快速成長的小堇之外,在「朔」這個家庭裡,每位人物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梓媽媽以及媽媽桑千代、高中生涼子、吉乃小姐、鶴駒,還有蟬聯七年藝伎頭牌,但為了繼續獻藝,而拒絕建築師求婚的百子小姐,都代表著人生的不同抉擇和價值觀。雖然她們僅是支線劇情、著墨的篇幅不多,卻一點一滴豐富了劇本的內容,用最淺淡的筆墨勾勒出各自的人生態度,最重要的是不靠男性來定義成就。✅是枝裕和的空氣系鏡頭   本作展現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標誌性拍攝風格。用清淡又自然、明亮又通透感的日式色調,挖掘出隱藏在故事線底下的人物情感。用最細膩的特寫,加上日式的慢節奏、輕柔的背景音樂,讓整齣劇顯得格外清新又溫和。人物間的對話時常飄遠或句點,鏡頭也常轉移到枝微末節的物品上,這樣的鏡頭語言便是「空氣系」的展現,著重的不是表面的物體或劇情,而是鏡頭下的情境和氛圍。捕捉出一簞食、一瓢飲,渾融在空氣之中的哲學及詩意,含蓄的文化底蘊。✅古都的傳統與文化之美   故事背景以日本的京都衹園為舞台,自然地呈現京都的古色古香,讓觀眾體悟日本傳統文化之美。隨著劇情發展,讓觀眾得以掀開舞伎或藝伎的面紗,一窺這項連日本人都不見得了解的傳統藝術職業。同時也能看到古都巷弄的經緯、神社和禮儀文化,甚至是下町的早櫻和初雪,透過各類景緻的自然呈現,慢慢地構築深厚的日本傳統。且對於這些面向的刻畫,不會流於以解釋性臺詞說明,而是用各類情境來呈現,在敘事上維持一定的質感。結語   故事用一道道看似普通卻療癒人心的料理穿針引線,把這群沒有血緣的家人交織在一起,編織出扣人心弦的真摯情誼。在導演「空氣系」的鏡頭語言下,畫面通透清新又唯美詩意,捕捉出埋藏在故事底下的人物情感和文化底蘊。不僅用最淺淡的筆墨,勾勒出屋簷下各個角色的抉擇和價值觀,更用細膩且純樸的視角,體悟日本的古都和傳統,還有承襲千年的深厚文化。九集的慢步調故事,彷彿清湯一樣,清淡卻暖心,這便是導演用心想傳達給觀眾的「一期一會」。-導演:是枝裕和演員:出口夏希、松岡茉優、橋本愛、森七菜(圖/翻攝自NETFLIX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影評/《在車上》(Drive My Car):原諒與啟程

契軻夫的劇作《凡尼亞舅舅》是個關於嫉妒與愛的故事,關乎成就與庸才、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既是關於失落的靈魂,也是關於那些渴望陪伴的寄託,僅有50頁出頭的第一篇《Drive My Car》在濱口竜介的筆下延展成了如史詩一般的三小時篇幅,沿用了村上春樹的骨架,將《凡尼亞舅舅》替短小精悍的原著伸展出了枝葉,再從《雪哈拉沙德》和《木野》汲取了養分,鑄成一次高難度的文學改編。 濱口竜介從《歡樂時光》、《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到《偶然與想像》,其自然和魔幻早已成了濱口的金字招牌,但《在車上》在我看來雖少了一點「濱口魔法」的點綴,卻在村上春樹和契軻夫的文學框架下,展現出在多個文本之中靈魂的掌握度,雖是匠氣但卻不做作,宛若是鍋慢火燉煮、不過濃郁,清淡有餘的雞湯,在適逢困境時澆灌在這條由紅色SAAB所駛出的道路上。 《在車上》其文本豐厚程度無疑是濱口竜介的一次集大成,有著無可否認那慧黠的對白,在電影中一次次和《凡尼亞舅舅》產生互文和連結,如此戲中戲和多國演員的整體演出之下,卻依然產生表面平靜但底下的情感波濤洶湧之感覺,溝通與溝通之間,打破了語言的隔閡,一種屬於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彼此感應,不言而喻的連結性,是孤獨、亦是渴望,又或是帶點悲傷與罪惡。 一支支家福和美沙紀點起的菸,或許是來自於彼此在承載記憶和過去的重量逐漸壓垮自己的一抹解脫,家福承受著對妻子的不理解、對那前世是八目鰻那一次次闖入男孩家裡的女孩所擁有的不解,美沙紀對母親所鞭策她、卻有著愛著她的人格的不諒解,在無數的夜晚中,一趟趟安穩的車程中,建立起的羈絆便是讓彼此生命疏通的路程,終點則是一場雪地中的擁抱。家福和高槻,兩個在《凡尼亞舅舅》中擔任主角的演員,在小說鍾僅是配角的高槻此處彷彿家福的鏡像,有著一部分對妻子的故事、彼此對音所擁有的仰慕與愛,都將在舞台上扛下這個在卡帶中所留白的責任,但高槻的自尊心讓他在最後一次扛起凡尼亞舅舅時,繳出了嘔心瀝血的表演,卻無法留在正式公演,濱口竜介終究讓家福再這趟旅程中回到這個舞台、讓索妮亞在台上靜靜地用手語打出妻子在卡帶中留下的最終足跡。卸下了陪伴人生已久的方向盤,抽離了凡尼亞舅舅的家福將紅色SAAB傳承給了那個唯一能夠和他一樣駕馭這台車的美沙紀,一段懲罰自我的贖罪之路結束,一次次怪罪自我的過去已死去,這個有如女兒一般的角色,就抹去了過去的傷痕,開啟下一段未知的前程。

Read more

必看療癒陸劇!聽過也不能錯過

幾部平淡閒適氛圍中透出溫暖的力量,並憑著美食、美景、美人,讓人嘴角上揚,再添加幽默橋段的劇情,讓被磨練得疲憊的我們得以平靜地與自己對話。認清理想與現實,平衡慾望與需要,追尋那只屬於你,「剛剛好」的生活及態度!《去有風的地方》講述獨立自主的飯店經理「許紅豆」,因好友驟逝、內心過於悲痛,決心遠離都市塵囂,獨自前往雲南大理找尋自我。他在當地遇見返鄉創業的謝之遙,並且被他的熱情打動,兩人相互扶持。在這個純樸小鎮中,兩人彼此慰藉、互生情愫,開啓一段治癒身心之旅,進而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本劇以「風」意象化生機,寓意人向溫暖的地方流動,尋找幸福甚至重新出發!恰如其分,慢慢來的愜意,試圖讓你在嘗盡生活的不容易後,自在歸零,甚至引導你觸碰理想與夢想,再度思索人生的追求,進而發覺其實潛藏在你內心!《以家人之名》若用最強陸劇來形容《以家人之名》,應該不會有人有異議!本劇講述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一起成長。高中畢業後,兩個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邊是彼此認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邊是無法選擇但關係淡漠的親生父母,他們迷茫徘徊著。幾年後三人終於再聚首,然而心理陰影卻還在。面對「長大成人」的生活難題,他們選擇一起面對。「以家人之名」告訴我們其實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愛護的人,一定可以,甚至互相扶持療癒!溫馨寫實的劇情打動觀眾的心,有笑有淚,讓人重新思考家人的定義。非血緣關係的「五口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口,成就更好的自己!《我在他鄉挺好的》講述異鄉遊子漂泊到外地工作、生活,為了不讓父母親友擔心總是報喜不報憂,咬牙苦撐也希望能在大城市佔有一席之地!劇中胡晶晶遭到公司以不合理的理由逼退而失業,加上在生活中累積的多方壓力,最後心理崩潰跳下天橋輕生,讓家人與好友留下無限的想念與遺憾。此劇因貼近現實的劇情引起大眾共鳴,許多揪心金句和場景都令觀眾心有戚戚焉!雖然劇情題材有點沉重,但不是悲劇,而是剖析人生的職場劇,劇中的每位演員,她們在生命的挫折中學習摸索、也開始懂得享受生活,是一部會引起你省思又寫實的職場劇。

Read more

捨不得播放完結篇的韓劇推薦!

韓劇是亞洲競爭力最強的文化產業!在各項文化產業中,電視劇的外銷產值最高,也是帶動韓流的主力,每年甚至每月產出的韓劇不計其數!但你心目中有沒有幾部韓劇,你是意猶未盡,真心捨不得完結的呢?! Miss Cesar就來分享自己心目中捨不得播放完結篇的韓劇! 《沒關係,是愛情啊》 是以醫學為背景,講述許多現代人的生活常在不知不覺下背負心病,卻選擇忽略充滿傷痛的過去;有些人對童年創傷產生陰影,也有一些人受到家暴、精神疾病困擾,他們都渴望利用「隱藏」來維持外在的「正常」,但只是把自己困在自以為安全的地方而已!劇中則以病友們和男女主角的故事作為切點,在享受愛情的浪漫,互相理解治癒彼此的生命,並完整破碎的自己。就像劇中台詞:「愛情會帶來痛苦,怨恨,悲傷,絕望,不幸。但同時能克服那些的,也是愛情。」不管是身理還是心理,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它,留下疤痕沒關係,會慢慢好的。如果你願意誠實面對它、好好安撫它,或許會如釋重負、活得更坦然吧! 這部劇的最終理念是要我們「善待他人和自己」,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人心中承載的的負累有多沉重,但如果我們願意釋出多一點的關懷、理解,世界會比現在美好一些吧?《機智牢房生活》 在這裡,每個人的姓名都是一串編號。透過各個角色間的小故事,理解那監獄高牆後的日常、人情冷暖等等,以及如何懷抱「希望」努力生存。 劇中以稍微荒唐幽默的方式敘述,看似沉重的故事也讓人忍不住大笑;然而悲憤心碎之時,最重要的是讓人願意相信,有惡的地方,必有善的微光相映!另,劇裡還有一個小亮點,就是穿插一則給受刑人的廣播,不只是給受刑人省思和加油打氣,也支撐著陪同走過笑淚的獄警們。喜歡劇中裡單純又真摯的情緒,像在提醒我們人生就是這樣,順其自然,雖然結局有小缺憾,但人生嘛!就是這樣。這可不能錯過這部萬中選一的好作品!看完心中會有股暖流唷! 《山茶花開時》建立在未婚媽媽冬柏帶著兒子遠離大城市,來到純樸小鎮經營居酒屋的各種插曲,內容不僅有非常道地的濃厚鄰里味,還有令人鼻酸的親子關係,心裡交織的複雜情緒。

Read more

有誰能抵抗這些毛茸茸的可愛伴侶?

周末用一部電影的時間療癒身心靈適合闔家一起欣賞的充電電影,一起回憶那些拯救過我們的小寶貝這些毛茸茸的可愛伴侶,是走進你我生命裡最柔軟的支持,不管生活再多磨難、再多困難,只要回到家裡,看到朝你飛奔而來的身影,就感覺卸下一天疲憊。一個窩心體貼又能夠撫慰心靈的存在,外表天真可愛,而且又蠢萌蠢萌,誰看見了能夠不動心呢?關於毛寶貝的溫馨電影系列,不僅讓你又哭又笑,還能療癒你的孤單和焦慮感。《遇見街貓BOB》   以自傳類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飼主詹姆士曾是一名吸毒者,在經歷戒毒的痛苦,同時遭遇經濟困難的他,在街頭自彈自唱兼賣雜誌換取一天的生活費。但從他遇見收傷的流浪橘貓「Bob」那天起,生命竟漸漸完整了彼此,受傷的橘貓Bob出現在家中廚房,偷吃詹姆士的麥片,詹姆士為他尋找飼主,並帶著牠到街頭演奏,他們相互療癒,Bob陪伴詹姆士度過了勒戒的痛苦、經歷了生活的磨難,一起挨餓、一起表演,讓詹姆士學會了愛,使他重拾了人生的方向,追尋生命意義,填補了彼此生命中遺失的那部分。 《為了與你相遇》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以一隻狗狗的視角,描述了四次不同成長背景的輪迴,請準備好一包家庭號衛生紙,這部催淚電影可以把整包用完。開端以狗狗誕生的視角帶入,用單純且直接的情感,思考生命中的別離,透過狗狗的視角,探討人與生命中的種種疑惑,不免讓你回頭思索,自己家毛孩平常心裡想些什麼。    「每一段故事的結束,就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狗狗陪伴小主人長大成人,為他助攻追到女朋友,年邁的牠終將離別,卻以另一身份和型態轉世,這次,牠是威風凛凛的警犬,再下一次,牠成了陪伴一位單身女性的小柯基;多次轉世,最终仍回到最初的主人身邊。他教會人們歡笑、愛和陪伴,以及珍惜每個當下與存在的意義 《再見了,可魯》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翻拍,2004年在台上映哭倒千萬觀眾。在傾盆大雨的夜裡,對失明感到絕望的主人,將可魯鎖在門外,牠卻傻傻等待,好似守候著主人、相信著他。這隻特別的拉布拉多犬叫可魯,身為服務犬,可魯經歷了無數次的相遇與離別,卻始終用忠誠與信任,成為主人的支柱,可魯用牠的一生和純真、真誠的性格,感動了無數觀眾。   從出生到死亡,真實的呈現了導盲犬的訓練過程、與每位主人間的互動,雖說是日劇一貫簡單樸實的平述風格,描繪的細節卻能撼動人心。

Read more

傳統媒體人氣依舊 《電波心聲》道出你我人生大小事

傳統媒體人氣依舊 《電波心聲》道出你我人生大小事(翻攝自X/Twitter)《電波心聲》(暫譯;原文為波よ聞いてくれ) 2014 年於講談社開始進行連載,是少數以女性為主角的少年漫畫,內容描述身為札幌湯咖哩店員的主人翁,一日與相識的電台主持人抱怨失戀經過,內容卻全被主持人側錄放送後,決定上電台抗議,輾轉成為該電台即興談話秀的廣播主,為故事劃開有趣的序曲。由於《電波心聲》 人物角色性格突出,以北海道藻岩山電台(藻岩山ラジオ局)為故事舞台的題材新鮮,於 2020 年改編為動畫後,2023 年朝日電視台進一步翻拍為電視劇,已於 6 月首映播畢。作為傳統媒體,報章雜誌和廣播電視對於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其一定的歷史地位,但在線上媒體透過手機等 3C 媒體全面進攻我們的平日生活後,國外和台灣傳媒面臨嚴峻的挑戰,傳媒龍頭接力縮減人力編制,另闢新媒體部門求自保。然而,恪守傳統同時以自己的腳步開創新局,是日本面對新事物向來的態度,這點表現在無處不見的傳真機,以及公司行號立檔時蔚為大宗的紙本上,面對新媒體的挑戰亦如是,彷彿日本刻意放慢了行進的速度。不難想見,當各國新媒體紛紛以新媒體作為劇本情節發展主軸,或者是拿傳統媒體作為懷舊主題,日本仍能在 2013 年推出以紙媒為題材的《宅男的戀愛字典》(舟を編む),而 10 年後新媒體如日中天的 2023 年,《電波心聲》仍是朝日電視台選擇的當代戲劇主題,因為日本(或日本觀眾)沒有或不想放棄對於他們來說充滿魅力的傳統媒體。拿故事中的藻岩山電台來說,現實中不僅是札幌的區域電台,全北海道皆可收聽。如同《電波心聲》故事主角一般,札幌市民聆聽電台廣播,讓主持人的聲音敘說本地故事,親密地融合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網友的評論也忠實指出廣播特點:電視劇開頭的廣播台詞由知名廣播人領銜發聲,喜愛廣播電台的我實在無力抵抗。「每當聽到『廣播常伴隨著麻煩,岔題是特色,發揮空間比電視更自由』這句話時,我總會想起《空氣階梯的舞台》(空気階段の踊り場,日本搞笑藝人空氣階梯的廣播節目)...(略)可以隨性的發揮...真的很有趣。」看完最後一集,讓我想要打開廣播電台收聽,真的是很少見的電視 劇。非常有趣!(翻攝自 Filmmarks)《電波心聲》尚未有在台灣上映的計畫。居住在北海道 6 年的筆者,私心希望台灣傳統電視台能引進這部片,讓台灣觀眾再次思考廣播的美好。

Read more

文化輸出 I: 《龍貓》和《神隱少女》相繼出走倫敦西區劇院

        ​​全球動漫市場的成熟,不僅提振了日本影音和觀光產業,同時也讓海外資本家蠢蠢欲動,今年,宮崎駿的作品《龍貓》和《神隱少女》相繼登上倫敦西區的劇場舞台。對於自家作品受到海外改編,並受到國際視聽眾熱烈回應,日本觀眾怎麼看呢?​  ​​從《龍貓》到《神隱少女》:​ ​​線下娛樂的西洋舞台劇 關注焦點止於選角​

Read more

紅遍全球的法國浪貓《Stray》

紅遍全球的法國浪貓《Stray》 去年在全球爆紅的遊戲《浪貓》,釋出在PlayStation之後,終於在今年也在XBox平台上架。究竟是什麼樣的公司製作出這麼特別的遊戲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在遊戲界最重要的「遊戲大獎」贏得最佳獨立遊戲獎呢? 《浪貓》由法國獨立遊戲公司「BlueTwelve Studio」製作,當時,兩個創辦人Koola和Viv正剛辭去大遊戲公司的職位,帶著他們的貓和一個想創造出自己的獨立遊戲的想法,而開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Read more

如果你需要心裡的傷口,這裡有一些雞湯

生活在匆忙的都市叢林,許多人心中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傷,若你需要被撫慰,這裡有一帖良藥,看完以後能舒服的多。人與人相處總是許多摩擦,當我們都戴上面具,總是需要一些時刻卸下武裝,吸收一點溫暖的能量,不如就看看電影吧! 《逆轉人生》 2011年的法國電影,取材自真人真事,法國富翁的自傳《第二次呼吸》,在跳傘運動事故後,劇中白人富翁的頸部以下身體癱瘓,只能坐在輪椅,因此欲招聘一名全職看護。由於薪水高昂,導致應聘的人層出不窮,每一個都擁有著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但依然無法打動他的心。一直到黑人德希斯的出現才讓他作出了决定。德希斯是一名剛從監獄出来,背負著家庭的重担,一心只想尋找一份工作並想拿著辭退信以申請救濟經貼,但菲利普卻破天荒選中了這個小子。 故事被多個不同國家翻拍,全身癱瘓的富翁與照顧他的男看護,發展出了一段動人的情誼,生活中的小事堆疊出了許多荒謬的情節,卻也令人莞爾,兩人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也相互影響,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交集開始有了牽絆,或許在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貴人,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胸,去接納和尊重。

Read more
< 1 2 3 >